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电影中国|老电影与音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何强

再版邓丽君《淡淡幽情》黑胶唱片音质如何?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论坛元老 超级版主 耕耘奖章 DIY能手奖章

发表于 2021-11-15 11:22:57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何强 于 2021-11-15 11:27 编辑

“她孤独地走出校门,走到公车站等车,看起来十分难过……我和她同搭一班公车……”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金陵女中不允许学生到歌厅当驻唱歌手,邓丽君被迫休学。1967年,邓丽君告别学校,转而加入宇宙唱片公司,以14岁的年龄,正式出道当了歌手,邓妈妈赵素桂遂护女于左右。   

  从此她与母亲辗转于台北各大歌厅献唱,不论风雨昼夜,莺吟燕舞,有时竟要一夜连赶六场,而演唱带来的收入渐渐成为七口之家的经济支柱。她的这个赶场的经历,也是许多“外省第二代”的女孩子的经历,贫穷与孤独萦绕着这些外省人,所不同的是,邓丽君是真实地爱着唱歌,以及舞台上的灯火和最后的掌声。

  14岁的少女情窦未开,她清秀可爱,未深尝忧愁,歌喉清越,唱的都是欢快的谣曲,邓丽君越唱越好,渐渐有了“娃娃歌后”之称。

  随后有了第一次上电视演唱(15岁)、演出第一部电影《谢谢总经理》及演唱台湾首部电视剧《晶晶》主题曲(16岁)的经历,邓丽君渐渐被人熟识,被观众认可。

  也是在16岁的时候,邓丽君第一次走出台湾,应新加坡总统夫人的邀请出席在新加坡国家剧院举办的慈善演出。邓丽君的眼界大开,目光因而转至东南亚和香港。

  第二年的1月,17岁的邓丽君参加了香港工展会主办的“白花油慈善义卖”,即以第一名的成绩成为义卖历史上最年轻的“白花油义卖皇后”。随后的10月,邓丽君与张冲拍摄了个人的第二部电影《歌迷小姐》,这部电影大获成功,“歌迷小姐”的称号也取“娃娃歌后”而代之,成为邓丽君另一顶桂冠。

  新加坡和香港的行程很为邓丽君开了眼界,她始知海外各地遍居华人,这个发现让她兴奋,培育了她作为中国人的骄傲,同时她也希望自己的歌声可以传播得更远。1971年,邓丽君跳槽到了丽风唱片公司,这是一家有东南亚背景的唱片公司,在公司的支持和策划下,邓丽君如愿以偿地在东南亚巡回演唱一年,在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越南等地,她甜美的歌声如飞花,四处飘扬。

  东南亚巡回演唱的历练,使邓丽君的舞台技巧不断精进,演唱水准也大有提高。花里春风不觉时,及至1973年6月,20岁的邓丽君再次来到新加坡国家剧院,但这次她是来出席“远东十大巨星慈善晚会”的,自从1972年底当选香港十大最受欢迎歌星之后,邓丽君渐渐树立了东南亚的歌后地位,新加坡国家剧院的这次晚会则使她更上了层楼。这年9月,邓丽君又拿大奖,在香港获颁“十大歌星金骆驼奖”,大奖连连,登高而远望之,邓丽君的目光又投向了音乐市场巨大的日本,真可谓春风得意。

  邓丽君的母亲在邓丽君的一生中发挥了超乎寻常的作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是邓母改变了邓丽君的一生。她最早帮助邓丽君下定决心唱歌,首次登台唱歌也是邓母带着她。其后,她就像是一个护雏的老母鸡似的,护着邓丽君。陪着自己的宝贝女儿经历了人生的光辉以及黑暗。她陪着邓丽君在日本呆了漫长的几年,我们在邓丽君相关的行程中,也随时可以看到邓母的身影。这位母亲在爱女逝去多年后的某天,给邓丽君写了一封信,信中所述令人记忆最深的一句话让人心恸:天国好吗?你好吗?

  邓丽君站在一个巨大的黑漆漆的树洞后面,标志了年轮的树桩很像是一幅地图。13岁的她肯定不知道,日后她竟然也像日月潭一样,成为人们对台湾印象的一部分。 )

  邓丽君这一年从金陵女中休学后,常到南投的日月潭游玩。期间她签约宇宙唱片公司,正式踏足歌坛。

  照片中的邓丽君一副意气风发的表情,正处在每个少女的丑小鸭时代。当时的她,虽然小有名气,却不是个大明星。此时的华人年轻歌后是凤飞飞、欧阳菲菲等人。邓丽君为了专心于歌唱生涯,14岁自台北金陵女中二年级辍学,成为了少女歌星的一员。
  邓丽君于1965年正式出道,从此往来于电台、歌厅之间演唱国语歌曲,赚取了比父亲多几倍的收入,为清贫的家庭贴补家用。她的弟弟在回忆她这一段时间时充满了感谢和伤感。对于年轻的邓丽君来说,休息时间总是太少,常常一个晚上要赶多个场。她从少女时期就成了家庭的经济支柱,承受了很大的压力。1966年,金陵女中因邓丽君不能顾及学业,要求她在读书与唱歌之间选择其一,当时的邓父认为学校是多管闲事,与校方不能达成妥协,最终,邓丽君从学校辍学,结束了义务教育。其时邓丽君在东方歌厅驻唱,一次酬劳是1000至2000元,几乎是当时一般人一个月的花费。

  实际上,邓丽君是个“好学分子”,除了国语,她还能熟练地使用闽南话、广东话,而日语、英语她也很精通。

  1967年,邓丽君摄于台湾日月潭的另一张照片。邓丽君有张惹人怜爱的娃娃脸,她由此被称为“娃娃歌后”。这位小女生不但有着特异的嗓音,而且她所拥有的古灵精怪的天才式少女姿态也给当时的台湾留下极深的印象。

  正式出道后邓丽君的母亲为她取了“邓丽君”这个艺名,20世纪70年代进军日本歌坛后,所属公司又为她取了另一个艺名“泰丽莎·邓”,英文名则是“TeresATeng”。

  13岁时,邓丽君就成为台视的专属歌星。1966年,还在金陵女中就读的邓丽君就参加了金马奖唱片公司举办的歌唱比赛,她以《采红菱》夺魁,更打开了名气。14岁时,也即1967年,邓丽君加盟宇宙唱片公司,公司为她灌录了第一张黑胶唱片,也就是邓丽君之歌的第一集《凤阳花鼓》。她的歌唱事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1967年邓丽君第一次跃上了电视荧屏,参加台湾电视公司节目“群星会”的演出,由于是第一次上电视台唱歌,邓丽君非常紧张,竟然把歌词给唱错了。这个出丑的记忆在她的弟弟的回忆中留下了相当深的印记。在接受凤凰卫视的专访时,邓长禧说自己的姐姐其实很普通,她“第一次上台就忘记了歌词,后来也经常忘记”。但这些细节并没有掩盖邓丽君的光芒,在众多歌星中,娃娃脸的邓丽君清新淡雅,展现了独特的清新气质。

  邓丽君在台北东方歌厅演唱,时年14岁,自金陵女中休学后,邓丽君成为东方歌厅的驻唱歌手,并赶场于台北市的各大歌厅。

  童年时,邓丽君在芦洲小学上学,班上的同学十之八九都是本省人,一个班通常只有一两个像她这样的外省人或者外省第二代,芦洲当地人大多姓李,但邓丽君并没有因此而感到孤立,她经常用半生不熟的闽南话与同学们一起嬉闹,也经常打着赤脚和他们一起挖芋头。

  很小的时候,父亲清早都会带着邓丽君去附近的郊外练习发声,晚上则随着妈妈出去唱歌。在她上中学的时候,因为学校不允许学生在夜总会当专属歌手,她被迫中途休学。她的老师回忆她当日离开学校时候的情景:“她孤独地走出校门,走到公车站等车,看起来十分难过的样子……我和她同搭一班公车,站在摇晃的车厢里,我告诉她:将来读书的机会多的是,不妨看开点!现在虽然休学了,但也许明年还可以回到学校来读书。听了这些话,她的表情似乎开朗了些。” 9 u. a( y& a- Z  K8 x

  在七重天歌厅演出,穿着花衣,提着篮子,不胜羞涩,表演一个村姑。从邓丽君第一次登台起,邓妈妈就拎着化妆箱,紧伴着女儿。无论任何恶劣的演出场所,跟进跟出,风雨无阻,母女俩相依为命,到处奔波跑码头。她才华出众,所到之处均博得满堂喝彩。于是,邓爸爸计划让她走上专业歌手之路,便开始带着她走唱四处,卖东西表演,充当她的经纪人。当时,台湾的歌坛尚未走上正轨,歌手的社会地位还很低微,对女性歌手更是轻蔑,这些意味着邓丽君没有少女时代。年幼的邓丽君就和绯闻纠缠不清,诸如怀孕、堕胎、未婚生子,恶毒谣言不绝于耳。但她的生存武器就是歌唱才能,她以实力粉碎了各种不实的谣言。她在15岁时就灌制了七张以上的唱片,她几乎平均每个月都推出新的唱片。她自幼便勇于挑战变幻多端的音乐领域,举凡民谣、流行歌曲、电影主题曲、拉丁、摇滚等都得心应手。她聪慧努力,中英文歌都能朗朗上口。她的歌声柔美、抑扬有致,具有绝佳的歌唱实力。

  为了全力在歌坛冲刺,邓丽君终于面临课业与歌唱生涯无法兼顾的困境。据邓丽君的小学老师回忆,邓丽君虽然功课不很突出,但是上课很用心,也会自动写作业,无须老师太过操心。但对学生课业与生活管理相当严格的金陵女中,则认为邓丽君缺课时间太多,因此要她放弃歌唱,专心课业。这一度让邓家与校方关系紧张。甚至传言邓丽君的父亲曾为此直接到金陵女中与校方协商,希望校方不要这么严苛。但后来邓丽君与父亲商量后,出于对歌唱的热爱,加上校方坚持邓丽君必须二择一的立场并未改变,1967年邓丽君终于忍痛从金陵女中办理休学,并正式加盟宇宙唱片公司,专心在歌坛发展。不过初中生涯不能与她的同班同学一起毕业,也成为邓丽君心中的长痛。1967年,邓丽君自金陵女中休学,正式走上从艺之路。她虽然外表柔弱,内心却是个很坚强自足的人。但学历的缺失似乎已是成功人物成功的一个通例。邓丽君虽然休学后再没有回到这家女中上学,但这并不妨碍多年后,这家中学将她的照片与歌集收藏起来,作为自己校史的一部分。

  1968年穿着大氅在台北东方歌厅登台演出前留影于后台。奔波于各大歌厅演出虽然很辛苦,但她很满足于自己的表演。歌厅的舞台和我们想像的不一样,不华丽也不喧嚣,面带微笑的邓丽君有着少女时期的微微羞怯和快乐。

  歌厅的走红使邓丽君的身价迅速上涨,这引起了同在歌厅唱歌的其他女歌星的不满,她们嫉妒这位相貌圆润可人、歌声甜美的“娃娃歌后”。

  实际上,开始在歌厅唱歌的那一段时间,邓丽君每天都要承受着其他歌手的排挤,有时,原定让她唱的歌最后却被别人唱去了。每遇到这个时候,和她一起赶场的邓妈妈总是安慰她说,不要和别人去争,你还年轻,受这点委屈算不了什么。而这些歌手,有相当部分都是歌厅老板的女朋友。

  渐渐走红的邓丽君有着不少稳定的歌迷,他们通常都会在固定时间来到歌厅里捧场,有时送一些小礼物给她;甚至有些歌迷为了能和邓丽君见面竟然走起了“妈妈路线”,巴结邓丽君的母亲,说要请她们一起吃饭云云。

  邓丽君在东方歌厅表演《梁祝》之梁山伯,她女扮男装,扮相清秀。少女时代,邓丽君以民谣、戏曲等见长,她字正腔圆,拿捏准确,相当受欢迎。

  邓丽君在大哥邓长安的婚礼上献歌一首,时年15岁。

  或许与邓丽君在歌坛有关,邓家大哥结婚竟也请来了乐队。邓家子女甚多,邓丽君排行第四,与大哥的年龄相差有十岁多。

  邓丽君去世后,邓长安曾为纪念妹妹开了一家名为“筠园小馆”的餐厅,餐厅里摆放有四十多张邓丽君生前的珍贵照片和物品,这些照片与物品多半没有在媒体上曝光过;而走进餐厅时,耳边就传来邓丽君的曼妙歌声。

  不过这家位于香港的餐厅,由于受经济不景气的影响,邓长安计划关闭,并表示要拍卖邓丽君的那些照片。许多歌迷听说这个消息后,都表示要买下收藏。

  邓丽君的父亲邓枢为河北省大名县邓台村人,早年毕业于黄埔军校第14期;而母亲赵素桂是山东省东平县人,原为公务员,他们于1943年结婚。

  邓丽君踏入歌坛后,母亲即跟随左右,保护、照顾成长中的女儿,风雨无阻。

  据估计,邓丽君去世后,身后遗产约有新台币两亿元以上,由于中年后一直退隐,且表示不参与商业演出,因此没有来自公开演唱所带来的收入。她的遗产多半来自唱片版税,不动产包括位于法国香榭丽舍大道、价值新台币三千万至四千万的住宅,价值一亿七千万新台币的香港赤柱别墅,位于台北市孙中山纪念馆附近的大楼住家则至少价值一千万元;另留有马自达跑车和劳斯莱斯汽车等动产。

  因为没有结婚,邓丽君最后的一位爱人保罗没有继承权,而邓父在她之前已过世,所以邓丽君的所有遗产全部由母亲赵素桂继承。邓家以她的这些遗产成立了邓丽君文教基金会,出版与邓丽君相关的作品,或扶持乐坛新人,推广音乐教育。

  和许多做儿女的人一样,邓丽君最感谢的人就是母亲。1995年5月,邓丽君去世后的几天,邓妈妈在台湾《联合报》上发表了一封信,标题为《邓丽君妈妈一封要烧的信》。

  丽君,女儿:

  你听到妈妈在叫你吗?妈妈曾一再地叮咛,要把身体保养好,你就是不在乎,又用“已经好多了”来安慰妈妈,唉!现在说什么都已太晚了,妈妈真的气你不听话。

  今天是你发生不幸的第七天,也即是习俗中的“头七”,又适逢母亲节,以往你在身边,总会一大早拿一朵白康乃馨,为我佩上,纪念你外婆,又再佩上一朵红康乃馨,再神秘兮兮地拿出早已选好的礼物,祝母亲节日快乐。如果不在身边,哪怕再远再忙,也都会打通电话来贺节,使我不论你在何处,都会感受到那份温馨。

  记得,你父亲过世后两年多的一天晚上,你自香港来电话,问我好吗?我奇怪地问你有事吗?你回答说没事。

  第二天上午10点多,家里门铃响了,我纳闷地在想是谁来访,打开门吓了一跳,只见你拎着行李回来了,你则调皮地笑着说:“母亲节要给你一个大惊喜。”我才知道当天是母亲节,母女俩过了一个温馨的母亲节。

  女儿!你为什么那么不注意自己的健康呢?到今天已是“头七”了,我才开始渐渐接受此无情、残酷的不幸事实。虽在悲痛中,由各界的慰藉,尤其是热忱、执著的广大歌迷们给予的肯定与支持,稍解我胸中的痛楚,但事实毕竟是事实,再残酷也得接受,但愿由于你的不幸,能唤起大家对健康的重视,不再因自己的疏忽,再造成一个家庭的不幸。

  今天是母亲节,由悲痛的我,伴你过“头七”,现在轻轻地告诉你:女儿!安息吧!愿你不再辛劳了,你所坚持的信念,大家都也知道了,不要有所牵挂了,你三位哥哥及五弟以及广大的肯定你的支持者,都愿你早日安息吧!

  不知道为什么,我胸中总有一团团的痛,这也是我心中永远永远的痛,千言万语也诉不尽,但,女儿,安息吧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论坛元老 超级版主 耕耘奖章 DIY能手奖章

发表于 2021-11-18 15:54:29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何强 于 2021-11-18 16:03 编辑

在东南亚与香港的成功使邓丽君想要去尝试更多的音乐可能,对于音乐,她有太多的追求。1973年11月她与日本宝丽金公司签约,预备着赴日本发展。

  在日本的第一年里,她便见识了日本人对音乐制作的认真态度,从歌手的包装、唱片的宣传等等,邓丽君成为整个“邓丽君音乐工业”流水线上的最重要的一环。在日本,她语言不通,无亲无故,所幸还有母亲陪护着。邓丽君一切都要重新开始,她不再是东南亚的那位年轻歌后,在日本音乐界,她仅是个新人而已。

  “最初来日本的时候,一天到晚忙,尤其是新人,正挂虑是否会叫座的时期,嘴上说的完全是拜托两字,没有逛街的时间,完全照着所定的日程做,非常怕出丑,就这样做了五年。相当严肃,尤其自己是外国人,感到压力更重。”

  邓丽君在日本度过了最艰难而迷惘的一年,由于第一张日语唱片的失败,宝丽金公司甚至怀疑自己选错了人,直至1974年,邓丽君推出了单曲《空港》一时大热,获得日本唱片大赏的“新人赏”,邓丽君方始恢复了自信。

  《空港》,1974年度共卖出了80万张,一扫前一年的阴霾,至1975年,邓丽君又加盟了香港宝丽金唱片,趁热打铁推出了经典系列《宝岛之情歌第一集》(之后1977年又录制了《宝岛之情歌第二集》,并获得了香港第一届“金唱片奖”)。随后的9月至10月,已经成功打开了日本市场的邓丽君再次回到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地区展开巡回演出,还于10月底在香港首次录制了《邓丽君电视特辑》。
  1976年,在香港颇有历史的利舞台迎来了邓丽君第一次驾临,当年3月,邓丽君在利舞台开唱,举办首次香港个人演唱会。而其后连续几年,邓丽君又在利舞台举办过多场个人演唱会,并获得了空前的成功。1978年9月的第三度的香港利舞台个人演唱会更是破纪录地举办了三天共五场。香港是邓丽君的一块福地,她在20世纪70年代的唱片很大一部分都是港人购买的,而香港的东西融汇,它的大都市氛围、现代气息,也深深吸引着邓丽君,成为她最喜爱的一座城市。
  而1976年7月,邓丽君也在日本新宿举办了首次日本个人演唱会,仿佛是与香港利舞台演唱会的遥相呼应。11月,她又率领丽星歌剧团赴马来西亚进行巡回演出。

  邓丽君开始奔忙于东南亚、香港与日本三个主要音乐市场,走马兰台,她的个人演唱会和巡回演出开展得紧锣密鼓,而她乐此不疲。1978年9月,邓丽君又出演台视剧场的《天涯常念此时情》。

  邓丽君在美丽的音乐之路上一路奔跑,繁花似锦,而一块巨大的石头正在路途中等着将她绊倒。
  1979年2月发生的“假护照风波”是她一帆风顺的事业历程中最大的波折。邓丽君的身影以另外一种方式又被聚合在闪光灯之下,她试图以“假护照”飞往日本,尽管没有成功,却依然被人告发,而牵涉入籍印尼的猜疑,随之引起了日本与印尼两国的关注。在确认护照非邓丽君本人的之后,日本出入国管理事务所随即留置了她,人们还怀疑她这张“假护照”中藏有更大的背景和更深的秘密

  于是“叛国”、“丢中国人的脸面”、“抓回来”种种上纲上线的言论频频出现在台湾的媒体报章之上,演艺界也不同情她,称其损害了艺人的荣誉,要求她解释事件始末。

  综观事件始末,邓丽君的“假护照风波”只不过是一次情急中的小作弊,我们并不能说她在这件事情上就没有错误,只是加之于“叛国”等罪责却是极不相称。事情被闹大了自然有作为观众的落井下石、人云亦云的不良习气,然而在一个不自信的台岛上,“爱国”、民族等等精神、意识自然成为人们治疗心中羸弱与失意的一剂中药。邓丽君演唱于日本、东南亚等地时又喜于中国人身份为荣誉,因此,可以看到,在她的成长史中被不断添加了诸多精神符号,她并非单纯地作为一个歌手而受人欢迎,除了她的歌声,她的“爱国”情怀也一再被人们所提及。
  既为“假护照”所害,邓丽君的音乐事业再次陷入了迷途,事件平息之后,她径直飞往美国,开始了一场痛并快乐着的疗伤。
  她与母亲一同飞往了美国洛杉矶,其时五弟也在洛城读书。她在事业高峰处直跌谷底,世态炎凉,未免灰心丧气,经过与家人商议之后,邓丽君决定告别舞台,再次捧起书本,预备潜心读书。
  她在洛城认识了正在美国拍戏的成龙,两人时有约会,而成龙也常去邓丽君的寓所探望她们母女,邓丽君甚至亲手煮粥,奉与成龙。这是一场真假不明的爱情,媒体问及,邓丽君只说认识了“成龙的朋友”,至于究竟是否就是成龙本人,却不肯明说。

  暂别舞台,邓丽君一时还不大习惯,她天生就是舞台上的人,喜悦于谢幕时的掌声,因此,在洛城的生活未免令她因闲生愁,联想自己从小休学而赶场于台北各大歌厅、夜总会,一路辛苦走来总算有如此成就,却横生枝节,凭空来了一场风波,如今,竟连台湾也回不了,不时伤感起来。其弟邓长禧撰回忆时称及“在‘护照风波’以后,我有一天下午看到她一个人孤坐窗前,望着窗外洛杉矶陌生的车水马龙,独个自顾自地掉眼泪,为人弟弟的我心如刀割,既难过,又无可奈何”。

  回台之后,邓丽君重回舞台,在日本、香港等地接连召开记者会,旧事重提,再次解释“假护照”一事。并在这一年,第四次在香港利舞台举办个唱。

  1973年11月,20岁的邓丽君为首支日文单曲《无论今宵或明天》赴日本开始录音,顺道至京都、大阪旅游。她在大阪旅行之中回眸一笑。

  1973年1月邓丽君赴美修读英文,也到香港歌剧院以及汉宫、珠城等歌剧院演唱,其后又赴越南演唱。同年,邓丽君还拍摄了电影《天下一大笑》。

  与日本渡边公司签约,并与宝丽多机构合作唱片发行,然后赴日接受密集训练,1973年的邓丽君到了事业的另一个关口。在新加坡国家剧院出席远东十大巨星晚会,使她正式跻身于亚洲巨星。这一年,她忙忙碌碌,《少年爱姑娘》《天下一大笑》原声带、《你可知道我爱谁》《第一次见到你》《路边野花不要采》《有了春天不知道》《你是我的梦中人》《悲哀的梦》《千言万语》《海鸥飞处》等等专辑和歌曲相继出炉。

  初到日本的邓丽君一句日文都不懂,宝丽金公司于是为她请了一个华人做语言老师,不过这个华侨日语讲得很好,而中文却忘记得差不多了,使得他们上课时比比画画,仿佛对讲哑语。邓丽君只好自己自学,从最简单的单词开始,一年之后她已经能写能说了。谈到这一段时光,她也笑称自己的日语是从粗口讲起的,但一直没有机会用,为的只是有备无患。

  邓丽君的语言天赋很高,有人惊讶她为何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学好日语,并且在还没有学会日语的时候就能出日语歌曲,而她说:“日语,没有这么困难,也许它的发音比较简单,其实我还不会讲日语的时候就开始录制日语唱片了,只要发音窍门儿抓对了,其实没有那么难。”

  清秀但也普通的邓丽君在日本街头,时间是1974年2月,邓丽君模仿玩具店里那个塑料机器人的造型(右侧)。正是少女怀春的时节,此时的她,就要将事业的重心转移至日本。她微笑着,对未来充满了憧憬,有清风迎面之感,也令见之者感受到她的希望。

  1974年,邓丽君在日本发行的一张大碟《空港\雪化妆》获得成功,让邓丽君松了口气,邓丽君始有心情出门游玩。及后《空港》的大卖使邓丽君在日本迅速蹿红,人气大升。一年的辛苦终有回报,这张专辑在日本的音乐排行榜上停留了很长的时间,当年的11月19日,她也以《空港》一曲当选1974年日本“最佳新人歌星赏”。
  邓丽君在日本有许多极其忠实的歌迷,其中有几个被称为“永远坐头排的听家”,不管风吹雨打,只要是邓丽君的演唱会,他们总会在她面前出现,而且必定是坐在第一排的位子,深情地望着邓丽君在舞台上唱歌。邓丽君曾和媒体回忆这段趣事:“他们大概有20岁到30岁,大部分是男士,最初各不相干分别坐在第一排,后来有几个竟然坐在一起谈话了,显然他们互相认识啦……对于他们这样拥戴,我只是感动,并不会真的动了感情,当然他们也没有办法和我认识交往,我不知道他们这样着迷是痛苦还是快乐,只好每次演唱和他们目光接触时,就对他们微笑、点头打招呼,也算是我的报答了吧!”

  母女情深,从邓丽君出道的那一天起,她的母亲赵素桂就一直陪伴在她的左右,成为她的经纪人,寸步不离。无论邓丽君的歌唱事业到了哪里,母亲总是陪着她。从台北到香港,再到东南亚,然后是日本。即使是在发生“假护照”风波的时候,邓妈妈也陪在她的身边与她一起担惊受怕。
  到了日本发展事业之后,邓丽君开始和母亲住在饭店中,人生地疏,饮食也不能调理,邓丽君立即消瘦了许多,及至公司为她们租下了东京原宿的繁华之地的寓所,邓妈妈也可以亲自下厨为女儿平衡营养,邓丽君的体重方才恢复。

  1974年3月,飞往日本为首支单曲《无论今宵或明天》作宣传,唱片公司在机场为她举行了欢迎仪式。不过遗憾的是,这支单曲在日本并没有流行起来,以至于当时的唱片公司都考虑是否选错了歌手。

  20世纪70年代是邓丽君成长最快的时期,连轴转的演唱会虽然辛苦、忙碌,但她很享受表演的舞台和人们的认可。

  1977年,及其后来的两年,邓丽君连续在香港利舞台举办个人演唱会,TeresATeng带着日本的成功衣锦还港,引来的注目与20世纪70年代初期在港艰难发展又有所不同,海报上的“邓丽君之歌”是很有号召力的字眼,其他广告的话语也不用多说。当时的利舞台是香港最重要的表演场地,剧院的门口已经打出了“全院客满”的告示了,但门口依然有很多人在徘徊。

  摘下1974年“日本唱片大赏新人赏”之后,拿到的奖状和奖牌。这是日本第十六回唱片大赏新人赏,为邓丽君赢得这一荣誉的就是单曲《空港》,这是发行于1974年7月1日的歌曲。

  邓丽君参加1974年6月日本“新宿音乐祭”,她获得音乐祭的铜赏。

  邓丽君初到日本的时候并不是一帆风顺,第一张专辑并没有一炮而红,在宝丽金公司几乎准备放弃她的时候,幸好渡边娱乐公司看中她,将她借到旗下,让她学习日语,学习声乐,邓丽君很快就显示出了自己的实力。

  不久推出的唱片《空港》震动扶桑,唱片突破70万张。1974年7月盛夏在日本东京所举行的“红白”歌大赛会上,邓丽君获得了所有日本观众的认可与全部评委的好评,摘取了“新人赏”、“电视赏”、“银赏”等三个大奖,成为光彩照人的冠军。当邓丽君怀抱奖杯,满面含笑地出现在领奖台上的一瞬间,造成了整个日本四岛的轰动,而消息传到东南亚的时候,整个东南亚轰动了。因为中国歌手在日本同时获得这三个辉煌的奖项,是日本历史上从来没有的。此后,邓丽君的歌唱事业令人吃惊地发展着。1975年1月她又获取日本“第十八届唱片大赏”和“新宿歌谣祭”的新人奖。1976年3月她在香港举办首次个人演唱会,4月香港成立“邓丽君歌迷会”。1977年初,在东京举行的“何处是故乡”歌曲大赛中,夺得第一名。2月推出《宝岛之情歌第二集》,4月成为香港“第一届金唱片颁奖礼”首位金唱片得主,7月在香港举办第二次个人演唱会,盛况空前。8月在日本获“电视放送奖”,年底在日本录制《邓丽君专辑》。1978年在香港举办第三次个人演唱会,同时推出《宝岛之情歌第三集》。   

  邓丽君刚到日本发展时,当地的媒体对邓丽君修长而美丽的双腿大书特书,称是“腿线美”,穿上高跟鞋后姿态婀娜,更是颠倒众生。虽是如此,但开始时的邓丽君还是多着长裙演唱,鲜少让人一睹她的双腿。
  在一次偶然,穿着开叉的中国旗袍上电视节目,清丽的形象获得热烈的好评和极佳的印象,更有许多歌迷的来信,都要索取她穿着旗袍的照片。邓丽君幽默地说:“日本的朋友赞美我的双腿漂亮,我说因为脸蛋不好看嘛!只好穿高叉的旗袍转移大家的注意力喽!”不过相对日本女人的短腿来说,邓丽君的长腿也是名副其实的长了。

  邓长安年长妹妹邓丽君十岁,已经中年发福的他和年轻的邓丽君坐在一起更像是一对父女,而不像是一对兄妹。
  邓长安是一名记者,他在纪念妹妹的文章《永远的小妹》里回忆了邓丽君出生时的一幕,贫寒的家境使她险些被送给了别人。

  “1953的1月29日清晨时分,迎接农历春节的欢愉气氛,弥漫在云林县褒忠乡纯朴、祥和的龙岩村,你在此时来到人间,成为我们家的新成员。当时我们三兄弟睡在一张床上,被人声吵醒后呆呆地窝在床上,只见助产婆婆、房东太太等人忙着点煤油炉子烧水,准备衣物等,不久即听到你那嘹亮的哭声,再加上大人们一声声呼着:是个女儿!是个女儿!我们才知道多了一个妹妹了。父亲不久即在部队中接到通知,气喘喘地跑回家来,见到妈妈即连声说:女儿好!女儿好!而此时我们三兄弟也被父亲叫着穿好衣服到外面去。天大亮后左邻右舍的妈妈们都过来看邓家的女儿,一时之间家里多了好多的客人,还有两位妈妈好像在争什么似的,另外一位妈妈一直过了中午还不肯回家。
  “当时我们兄弟三人少不更事,稍长后才从父母的言谈中听出一些端倪,原来是当时父亲任上尉军官,生活相当苦,妈妈怀孕后曾对邻居的妈妈们说,三个儿子都快养不起了,如果再生个儿子就送人,当时有多位邻居妈妈膝下犹虚,即向妈妈订个儿子,但在你出生后竟是个女儿,妈妈也舍不得‘送人’,所以当时曾有两位妈妈在争,另一位妈妈一直在等,当看妈妈搂着刚出生的你,那份幸福、快乐、满足的模样,也就不忍心硬要,还奉上带来换你的老母鸡、鸡蛋等礼物。回想起来,即又想到缘分,如果当时邻居妈妈坚持要妈妈履行诺言,将你要走,不知后来还会不会有‘国际巨星邓丽君’的出现了。”

  1975年邓丽君与双亲在家中合影。三个人都显得有些土气,邓丽君也没有什么明星风采,这张照片,和如今大陆农村的富裕家庭的全家福有点相似。但可看出,这位父母的掌上明珠在家中的自如与惬意。
  其后这位执掌邓丽君事业的五弟将自己对姐姐的尊崇发挥到了极点。也做了诸多事宜。他曾在一篇怀念姐姐的文章中声称:
  毋庸讳言,不分男女老少,喜欢俺老姐的人确实很多,但是不见得每一个人都知道俺老姐从15岁就出道唱歌,表演生涯不是一条坦荡荡的康庄大道,这么小小年纪就不知天高地厚的,在五湖四海闯荡,而且对于原则的坚持与自己方向的把握丝毫都不动摇,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其中的许多酸甜苦辣,大概也只有我们邓家明白,是不足为外人道的。所以除了喜欢以外,我对俺老姐还有一份别人不会体会的尊敬。在甜美的歌声与笑容后面我还看到满腔力争上游的志气,虽然在老姐面前我从来没有恭维过她,但平心而论,老姐不是一个平步青云、一夕成名的明星。当然在表演事业这一行,老天的眷顾和运道十分重要,可是十余年不是一段短暂的日子,我深深地相信,没有平常一点一滴的努力,我老姐在歌唱方面绝不会有今天的成就,很多事情都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1 ^) y* h% M6 q

  1978年2月1日,邓丽君举办了大马巡回演唱记者会。往来于东南亚、香港、台湾和日本等地的邓丽君正处于事业的黄金时期。
  1978年邓丽君又开始在新马演出,同年她还主演了台湾电视连续剧《天涯常念旧时情》,并第三度于香港利舞台举行演唱会。在日本,邓丽君的大型演唱会也在举行,个人大碟《邓丽君GREATEST
  HITS》及《宝岛之情歌第三集》同时获香港第三届金唱片奖;于日本以《东京夜景》获得“正顽张中赏”。
  而邓丽君将演唱所得捐作慈善,获台湾“警广(‘警察广播电视台’)雪中送炭奖”。
  《爱情更美丽》(白金唱片)、《一封情书》(白金唱片)、《金曲精选二》(金唱片)、《又见炊烟》、《无情荒地有情天》等专辑也在1978年开始发行。

  新加坡永恒邓丽君歌迷会联络站郭仁金先生在一篇《不必刻意去想起,因为从未忘记……》的文章中回忆了当时的盛景:

  不必刻意去想起,因为从来都未曾忘记……这应该是我们这八年来对邓丽君小姐最贴切的感受吧!

  用八年的时间认识邓丽君小姐42年的人生及艺术生命,虽无法及早参与,但庆幸终没有错过。
  她把珍贵的一切给了大家。这些年她的歌声,从不间断地支持着大家。跨越了年代也跨越了区域和种族。
  时间在岁月里悄悄流逝。但邓丽君小姐的每个神情在我们无数的回忆里清晰烙印。人生能有几个八年?过去的八年我们心甘情愿感染她的气息,相信在未来……
  据邓丽君的弟弟回忆,邓丽君虽然从未生育,但其十分喜欢小孩子。每次回到家里,都会带着大哥的孩子出去玩,甚至会买各种好吃好玩的东西给他们,与他们一起把玩。此情此景令人倍觉伤感。

  邓丽君国际歌迷台湾俱乐部会长王凤秋记述了自己听到邓氏歌声的情景:

  1978年,无意间听到,“纵然天边有黑雾也……”好轻柔、好优美的歌声,这是我第一次听到邓姐的声音,从此喜欢上她的歌!
  1984年,《十亿个掌声台北演唱会》上第一次看邓姐的现场演出,感受到CD、录音带与现场演唱的“零误差”,声音更加优美,国英粤台语展现她的语言能力,让观众听得如痴如醉!
  1988年《与君同乐》电视特辑,更近距离的接触,更感受到邓姐的亲和力与幽默感,我也充分地“与君同乐”。9月27日,在香港与邓姐单独见面,对我而言是美梦成真,邓姐剪短头发非常帅气,而这次香港之行,也与香港歌迷会成员见面,从此有了互相交流。12月初,因《任时光匆匆自身畔流逝》一曲,邓姐在日本获得“全日本有线大赏三连霸”,看着她领奖时,这是华人多么骄傲的一刻。过了16年都无人破过这个纪录。也是第一位将中国旗袍成功带入日本演唱会的歌者。
  1995年5月8日,邓姐离开了我们,多少歌迷的心都碎了,我很感谢邓姐留给我们那么多好听的歌曲,让我们因她而结识了很多的朋友,相信在歌迷的心里,永远都会记着“任时光匆匆流去,我只在乎你,心甘情愿感染你的气息”…… )
  邓丽君在利舞台开过多次演唱会,这是从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存在的戏院,开幕时有1200个座位,在当时是设备一流的大规模戏院,不仅播放电影,还不时举办香港小姐选拔、演唱会、粤剧等演出。1976年3月27日邓丽君首次在利舞台开大型演唱会,当时共演出了三场,她特地从日本邀请了20人大乐队伴奏,并邀请了日本当红歌星本香直船为嘉宾。
    2001年2月,香港利舞台走到历史的终结点,戏院正式结束营业,终成时间的遗骸。
  1978年9月,与台湾小生江明合作,演出“台视”电视剧《天涯常念旧时情》。
  在这部台湾早期专为邓打造的电视剧里,邓丽君是真哭。据当时的导演黄以功说,邓丽君的眼泪可以像流水一样说掉就掉,不用眼药水,至于1985年的客串爱人,有段电视访问。邓丽君说那一次是用类似万精油的东西涂在眼旁,辣得掉泪,但没说为什么,我猜因为是客串,只有几分钟,所以就随便吧。
  但在这部剧中,邓丽君真是非常投入,她很喜欢这个角色。在1978年的《电视周刊》中有一段关于这个剧的专访,提到邓丽君在最后一段化上京剧青衣的装时,自己觉得太漂亮,都不想将头套卸下来了,但是戴久了头很痛,才了解唱京剧的人是多么辛苦。当时在剧中和邓丽君演对手戏千金大小姐的李蕙蕙早在1967年就是邓丽君主唱的台湾第一部连续剧《晶晶》的童星女主角。算是很有缘。
  后据一位非常了解这部剧的情况的Antonio称,这部邓丽君在1978年所主演的“台视”剧场《天涯常念旧时情》,曾回放于1997年。
  当时由台湾名作家张曼娟作引言,介绍“台视”剧场早期20世纪70至80年代经典戏剧。其中不乏台湾现在当红巨星。第一集就是邓所主演的戏剧。当时引起不少回响。因为堪称是邓第一部电视剧。那首主题歌《想你想断肠》,是取自闽南语名曲《补破网》,很特别的是邓丽君将这首歌曲唱成国语歌。因为当时台湾剧场是采用单机作业,所以整出剧的步调尤其是运镜显得有些迟缓。剧情是专为邓丽君量身打造的。听说邓揣摩剧中角色很下苦功。据报道她紧张得吃不下任何东西。心疼的邓妈妈让她喝了些牛奶补充体力!邓的执著可见一斑。让观众最印象深刻的是邓的台步走得很特别,有点脱离不出舞台的台步感觉。邓的演技很好,可能她的特质就是如此,尤其她的声音听起来温柔婉约。剧中一幕是邓吟词怀人(家教先生),她吟读的就是《淡淡幽情》第七首李后主的《乌夜啼》!不过不同的是“留人醉”改成了“相留醉”(事实上就是“相留醉”是正确的)。邓丽君穿凤仙装的样子当时不知迷煞多少青年才俊。她的笑容也很特别。1992年她接受“华视”专访时,当记者访问说大陆许多青年都很喜欢传唱邓的歌,邓掩口一笑,风情万种。不管如何,看她笑就是很迷人的感觉。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论坛元老 超级版主 耕耘奖章 DIY能手奖章

发表于 2021-11-18 16:05:01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何强 于 2021-11-18 16:12 编辑

几乎,几乎每一个明星都生活在绯闻之中。绯闻,并不是现在流行文化的创作,在邓丽君时代,绯闻已经是报纸娱乐新闻的主料。还在邓丽君刚出道的时候,绯闻就已经缠上了她:邓丽君未婚先孕、邓丽君得了绝症死在香港……

  诸如此类的传闻不外是花边和八卦,终究是要不攻自破的。绯闻的外衣之下是羡慕、妒忌和盲目崇拜。除了谣言,也有事实裹夹在其中,真假难辨。

  最初出道时,与邓丽君传出绯闻的是一个叫“朱坚”的商人,据说朱坚有相当深厚的娱乐界背景,是新加坡一家夜总会的经理,在邓丽君的早期也给予了她许多帮助,少女邓丽君在懵懂之中付出了真心,预备将朱作为终身的倚靠,怎奈朱坚福缘不深。1972年6月的一天,朱坚打电话给正在香港演出的邓丽君,表示要去香港看望她,令邓心情雀跃,但是朱坚搭乘的飞机在越南上空失事,让满心等候的邓丽君人未见,已死别。
  获悉悲剧的邓丽君大哭了一场,一个星期没有登台表演。
  对于邓丽君的这段情事,邓的家人多有否认。不过对当时不满20岁的邓丽君来说,少女情怀总是诗,发生一段感情的经历也是可能的,但是这种感情是否就是真正的爱情却很难说清楚。

  而邓丽君与20世纪70年代台湾电影小生秦祥林的爱情也在“是”与“不是”之间徘徊着。被人抓拍到与秦同游欧洲后,邓丽君的爸爸连声代她否认,只说这是一次巧遇罢了,不过关心邓丽君的人始终要探个究竟,于是又有一张邓丽君与秦祥林在洛杉矶的合影被公开。但邓丽君依然没有承认这段感情,或许是鉴于秦祥林也与林青霞有爱情的缘故,其后秦祥林与林青霞在美国订婚,轰动华人世界,更是印证了邓丽君当初的想法和担心,所幸,对于秦祥林,邓丽君未付太深的感情,他们的这段绯闻,传扬了半年即偃旗息鼓,没有下文。

  与秦的感情一笔带过,从此她对感情多有游移。

  1979年后,邓丽君暂居美国,与正在美国拍戏的成龙相遇,两人他国异乡交往,彼此之间也发展出了一段感情,而这段情缘,也逃不出昙花一现的命运。

  怪成龙不专心?还是因为邓丽君太过怀疑?也许都不是,只是“红颜薄命”的另一个人的宿命罢了。这段感情,邓丽君不愿多谈,接受访问时也仅说,在美国与“成龙的朋友”有过交往。但在成龙的自传里却钩沉起了这段往事,为成龙煮汤,教他唱歌的基本功,邓丽君在这些交往中度过了1979年苦闷的一年。然后是林凤娇的出现,邓丽君抽身而去。

  与糖王郭鹤年之子郭孔丞的恋情大概是最令邓丽君心伤的一段。

  先是在新加坡的邂逅,然后熟悉再有恋情,感情走得平稳而有温度。1981年,郭亲自到台湾看望邓丽君父亲,老人家内心欢喜,在报纸上赞赏“准女婿”的好处,还透露女儿的婚礼将在年底举行。
  郭孔丞在自家产业的香格里拉酒店宴请邓丽君,向她求婚,并谈论结婚的细节。一时,报章上对邓丽君的婚姻大事格外关注,还有传说邓丽君1982年的演唱会是为婚姻而举行的告别演唱会。这些猜测不久即遭到邓丽君的否认,同时否认的还有她与郭的婚期,甚至与之交往的事实。

  回到邓丽君与郭孔丞的交往期间,据邓丽君弟弟邓长禧的说法是,邓与郭相识之后,郭孔丞就带邓丽君回家相见家中长辈,由于是著名歌星,邓丽君刚一进门,即被郭家的工人围住,兴奋地索要签名。因为郭家比较保守,郭孔丞的祖母见到邓丽君才到家中即抢尽了风头,很是不悦。

  在邓丽君与郭孔丞谈论婚礼细节的时候,郭的祖母向邓丽君提出了三个条件:将过去的历史交待清楚;嫁入郭家后,立即退出演艺圈;断绝与娱乐圈朋友的交往。

  邓丽君认为这些条件不公平,包含歧视,难以接受,提出退婚。于是,这场婚姻,还没有开始就告结束。若干时日,郭家再次在香格里拉酒店大摆宴席,庆婚宴,但这次主角却不是邓丽君,而是另一个日本女人。

  告别郭孔丞,邓丽君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感情生活一片空白,她忙于演唱、拿奖,倒也不寂寞。

  20世纪80年代后期,邓丽君渐渐告别舞台,处于半退休的状态,1990年的时候,她迁移至巴黎居住。她认识了一个法国男人,小她十多岁的保罗,一个喜欢摄影的年轻人。

  保罗陪伴邓丽君走到了人生的终点。这段感情或许是很纯粹的一段爱情,邓丽君从没有想过要和保罗结婚,也许她已经明白,婚姻并非爱情的归宿,她只想体验这段感情的过程。

  在邓丽君家人看来,保罗过于游手好闲了。但邓丽君却对他关爱有加,为他购买昂贵的摄影器材,出门为其付账,还很体贴地将钱偷偷递给他,由他付款。

  保罗在泰国的时候没有照顾好患病的邓丽君,令邓的家人非常不满,他们至今不肯正面谈论保罗,只是称之为“那个法国人”。

  一生情路坎坷的邓丽君,最终没有获得她梦寐中想要的穿着白色婚纱的喜悦心情。但爱情是什么呢?就是白色的婚纱吗?也不尽然。所以,当我们说邓丽君一生情路曲折的时候,并不代表邓丽君没有得到爱情的幸福和感动。

  在邓丽君所有的绯闻纪录里,最有噱头的莫过于她和香港导演麦灵芝传出的同性恋新闻,但这一些不过是因为她与麦在港交往频繁,而麦灵芝的长相又比较中性的缘故罢了。但邓丽君却在回应这段传闻的时候,说了一段关于爱情的至理名言:“不管是同性恋还是其他恋,只要两个人和睦相处,不要经常吵架,当事人有那种feeling,第三者不应干涉,也没有必要批评。”很朴素、很开放的一种感情观点。

  “我喜欢白色,还有……因为我觉得新娘子穿上白礼服非常美,所以我梦想,有一天能穿上新娘礼服。”

  邓丽君一生的音乐事业灿烂辉煌,爱情却屡遭不幸,虽然有着传统中国人思维的她渴望过上贤妻良母的普通人的生活,却总是难如其愿。

  《明周开会》一书曾记述了她一生的坎坷情路。现摘抄如下:

  一九八五年三月,邓丽君接受日本传媒访问,首次公开三段难忘的恋情,《明周》把它摘译下来。她在访谈里说:“我一生之中不能忘怀的大罗曼史有三次,但全都没有结果。每次,我都只能是‘爱人’的身份,想起来就觉得痛苦。

  “因为我是歌星……想结婚便遭到别人反对。中国的社会是封建的,没有经过家长的同意,是不能结婚的,即使只有一个人反对,也不能成事。这好像是家与家结婚,

  如果家世不合,便很难了。”她说得非常坦诚。

  十八岁时,她遇上比她大八岁的实业家林振发,他是她第一个爱人。“我是在一九七四年来日本的,那时一心想当歌星,努力奋斗……所以和他分手了。”第二个她没有多说,只说是在美国时认识的“成龙的朋友”。第三个,是糖王郭鹤年之子郭孔丞,“两年前分手了,仍然是对方家长反对……谈到一半才触礁,只好各走各的路。”说得再淡然,心里也不可能不痛。

  一九八○年,邓丽君在新加坡邂逅了郭孔丞,他们在一次朋友的聚会中结识,经过一年半的交往,感情已稳定至谈婚论嫁的阶段。一九八一年十二月初,郭孔丞到台湾探望邓爸爸,事后老人家在报上大赞这位“未来女婿”,报上还说,邓父透露女儿的婚礼在年底举行。而据本刊(注:即《明报周刊》)记者得到的消息,她的婚期其实定在一九八二年三月。邓丽君却坚称:“他没有向我求婚啊!他是很体贴有礼,有事业心也有学识,作为恋爱对象已十分足够。

  不过。本刊记者用电话访问了郭孔丞,他亲口承认了婚讯,但他说:“我和邓小姐的婚礼不会在今年底,进一步的消息,两三个月内可以宣布。

  未几,有消息传出,一位插花专家曾被邀请往香格里拉酒店为一个盛大婚宴插花,但后来没有下文。据闻,是因为郭母的反对,郭孔丞过不了老太太这一关。

  到了一九八三年九月,郭母辞世,他们之间的最大阻力已不再存在,大家都以为,邓丽君终于可以嫁入郭家。记者访问邓妈妈,老人家说:“听说婚礼不想铺张,简简单单的便是了,我认为这样也好,大家请客是很烦的。”

  为了方便拍拖,邓丽君在新加坡的时间比在台湾还多,邓妈妈说:“一年前,她突然不喜欢吃东西,我真怕她得了厌食症,医生叫她多运动才会开胃口,她现在天天打网球,打高尔夫球,心境开朗,胃口也好了,最近我在那边陪足她一个月,她胖了三公斤。

  然而邓丽君最终并没有成为郭家媳妇,经过一段日子疗伤,她继续在事业上冲刺,在情场上寻寻觅觅。一九八六年七月三十日,郭孔丞在新加坡香格里拉酒店摆喜酒,新娘是个日本女人由美子。

  一九七九年二月,邓丽君去了美国,在南加州大学为外国学生设的“英语特别进修班”学英语,过了一段悠闲、甜蜜而充实的日子。

  那年的十二月,成龙到那边筹拍新戏,他向邓爸爸拿了邓丽君的电话号码,开始跟她约会。

  邓丽君在接受本刊记者电话访问时说:“他住的酒店离我这里不远,只要走三分钟就到,几乎是邻居了,这小孩,现在早上在我们校园跑步,昨天我还为他煮了绿豆汤。有个大明星做邻居,我妈妈很开心,她还叫成龙劝我不要考大学呢!”   

  记者知道成龙专门追女仔,看来他已经向邓丽君展开追求攻势,但她说:“我只把他当小弟弟看,他比我还小两岁。不过要是他追我倒也不错,太久没人追求了,怪寂寞的。”

  在毫无压力下,两人的心很快靠拢在一起,这两年的年龄差距根本不是问题。然而,当有一天他们离开了这个桃花源,重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这段情缘逐渐成为过去式。邓丽君一直把这个名字秘密地守着,她只说在美国念书时,与“成龙的朋友”拍拖;而在很多年以后,成龙终于承认他与她曾共谱恋曲。

  在越南时参加邓丽君歌友会。其时邓丽君已由宇宙唱片公司跳槽至丽风唱片,由于丽风在东南亚很有基础,所以1971年后,邓丽君在东南亚的演出应接不暇。

  越南不光是她东南亚演艺生涯的重要一站,也是她的一个伤心之地。1972年6月16日,外传邓丽君的第二个男友朱坚因为到台湾接洽业务,正好邓丽君在香港演出,朱坚决定当天特地绕道香港探望她。邓丽君与朱坚的关系也经常被外界着墨。朱坚也是商界人士,为新加坡知名的夜总会“繁华世界”的经理。当时年仅十八九岁的邓丽君只要到新加坡,一定要与好友朱坚碰面。不仅邓丽君与朱坚十分谈得来,星妈兼经纪人的邓妈妈通常会陪着女儿去看朱坚,而且邓妈妈对朱坚的印象也不错。母女俩经常出入朱家。只是当时邓丽君年纪还轻,两人似乎仍停留在友情阶段,双方并没有进一步的承诺。
  朱坚在前一天还打电话给邓丽君,邓丽君高兴地告诉他一定会去接机,还要一起吃饭。不料朱坚搭乘的班机在越南上空爆炸,原本高高兴兴在机场等候的邓丽君“突然接获噩耗,整整哭了三天三夜,一个星期无法登台”。但这件事后来在求证邓长禧先生时,他干脆地说:“这我倒是从没听过,应该也是误传吧!其实邓丽君14岁进入歌坛,每天早出晚归,真的没什么时间谈恋爱,加上家里管得又严,一直不希望她闹什么绯闻,和有妇之夫、演艺人员扯在一起,因此也让她很受影响。”
  邓丽君这张照片乍一看有点像林青霞,虽然是同一个时代的巨星,但一个是歌星一个是影星,她们给了我们不同的时间感受,邓丽君让人有年代更为久远的感觉,这或许与她的早逝有关。
  邓丽君与林青霞是闺中密友,两人有深厚友谊,但又有微妙的感情纠葛。1978年左右,台湾电影圈曾传说邓丽君与秦祥林恋爱,加之他们还曾一同在欧洲游玩,这个绯闻一时闹得沸沸扬扬,其时秦祥林刚刚离婚,还有更重要的则是,盛传秦祥林追求的是林青霞。邓丽君陷入微妙的三角恋情之中,不过很快,她就脱身而出,邓父认为秦祥林不是个可靠的人,而她自己也深知秦祥林爱的是林青霞,他们与秦汉、林凤娇在电影圈中有“二秦二林”之说。邓丽君看得很开,她与秦祥林真假难辨的爱情只维系了半年时间即销声匿迹,此后一年多秦祥林与林青霞订婚。
  对于林青霞日后嫁给香港富商,终于觅得归处,邓丽君是有所羡慕的,当谈及林青霞这场婚姻时,邓丽君说:“我祝福她找到了终身伴侣,我们命运不一样,她的命好。”邓丽君没有参加林青霞的婚礼,当时有传说指她已经同法国男友保罗秘密结婚,所以没有出席好友的婚礼,当然这不是事实。
  林青霞曾在婚礼前三天发出请帖与她,希望她能赴美参加她的婚宴,并按照西方习俗将捧花丢给她,期待她早结良缘,但邓丽君终未能出现。林青霞谈及此事不无伤感地说:“我与邓丽君结成好友,但在筹备婚礼时却未能联系到她,成为一生中相当遗憾的事情,她的敬业态度和语言天分,让我非常佩服……她好强,愿意为朋友付出一切,而孤独却自己尝尽,让人心中不忍。”
  1990年,37岁的邓丽君最终决心告别舞台,复归于淡泊,宁静的生活使她越来越意识到内心轻松与开阔的珍贵。她说:“……(中国人)一直是在压抑自己,这种情形到20岁到30岁左右,一下子会爆发出来,对于自己喜欢的都想做。到了这个时候,过去人们说,这个不行,那个不行,现在不然,我是为自己而活,所作的全是自己喜欢的,全照自己的意思去做。现在已经过了30岁,很想能有成熟女人的魅力,我也以成熟的女性自夸。穿自己喜欢的衣服,谈话也进入了成人的圈子里,一切都已开放,我就是这样自由地生活着。”那一年的邓丽君也去了法国跟林青霞一起裸泳,体验了一些新的东西和新的生活方式。
  沉浸在粉红色朦胧的印象中遐思,邓丽君有着成熟女人的风情。
  此时邓丽君已经旅居法国,她在巴黎最繁华的街区置有房产。在巴黎,她结识了生命中最后一个男友,法国人保罗。

  保罗是个摄影师,比邓丽君要年轻十多岁,认识她时不知晓她是华人社会里最著名的歌星。邓丽君既全心投入这场恋爱,但又从未想过婚嫁,这也许是阅尽人世沧桑后的一种看透吧。

  邓丽君的家人并不接受保罗,认为彼此的思想、文化差距甚大,保罗并无一个固定的职业,也使家人对保罗抱有成见,认为他有法国那种嬉皮士的性格,因此并不看好他们的恋情,仅是努力维持他们之间的情人状态。

  1978年,邓丽君与朋友同游欧洲,同行的即有秦祥林。在照片中,左一是邓丽君,左三是秦祥林。作为当时台湾有名的电影小生,秦的帅气是毋庸置疑,这也为他的感情生活涂上一层浪漫的色彩。
  与秦祥林的暧昧感情并没有什么结果,也因为当时的秦正在林青霞与邓丽君之间徘徊,令邓最终自己放弃。

  琼瑶剧的主要男主角秦祥林。他也是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台湾电影银幕上著名的电影小生。
  据说,邓丽君是和秦祥林一起在欧洲游玩的,当时台北媒体还有报道称,一位影迷在罗马看到了秦祥林与邓丽君携手享受“罗马假日”,这位影迷还上前请求与两人合照,被秦祥林婉拒。
  1978年农历大年初二,秦祥林与元配、同样也是电影明星的萧芳芳以个性不合为由办妥离婚,当他在大过年找到在香港的萧芳芳时,萧芳芳还幽默地问他:“急什么,有对象了吗?”
  甚至有媒体发现,“查理”秦祥林年初生病住院时,医院的账单中有大笔电话费,而且都是台北与东京之间,时间多半在台湾午夜两点,越洋电话费比住院费用还高。于是“查理又恋爱了”的消息甚嚣尘上,女主角则指向“泰丽莎·邓”。

  日本媒体传得更神奇,报道两人已在国外秘密结婚。当然,这些都遭到了当事者的否认。两人新闻炒得最热时,台湾的《联合报》报道,秦祥林与邓丽君在结束罗马假期后,又转往美国见了秦祥林的父亲、哥哥和弟弟,而秦祥林的母亲当时已过世。同属联合报系的《美国世界日报》则报道,“3月17日他们从巴黎飞抵纽约,这段时期,两人行踪很保密,除了秦祥林让居住纽约的家人和他电影界的老朋友鹿瑜知道外,没有和任何人接触。”这个谜题让大家猜了好一阵子,但隔了半个多月,秦祥林终于公开他和她的恋情。他说:“开始时,是我追邓丽君。”秦祥林说,他喜欢邓丽君的纯真,以及认真工作的态度。他称赞邓丽君做人处世有原则、有见解。先前之所以不公开,主要是邓不希望私生活变成新闻,他怕对方不高兴,所以否认
  但吊诡的是,同年8月31日,长期在日本发展的邓丽君回到台湾探亲,难得地在台停留两个星期,媒体当然不放过这个难得的机会,在机场就紧追着她问与秦是否在热恋中?她避而不答,只说以免越描越黑。

  邓丽君的父亲邓枢也出面帮女儿挡住媒体的纠缠。他说,以前邓丽君在高雄演唱时,正好秦祥林也在附近拍片,两人见过一次面,连话都没说过。所谓的两人的罗马假期,邓枢坚称,完全是巧遇,没有事先约好,仅由当地一位秦太太邀请,大家在一起吃过两次饭,如此而已。

  在家休息了几天,9月9日,邓丽君安排到台中为新专辑出外景。一听到台中,让人不得不直觉联想到秦祥林也正好在台中的成功岭上拍片。“哦?还真巧,但是他忙他的,我忙我的。”面对记者的关切邓丽君还是一贯不承认的态度,笑笑地带过这个话题。

  邓的好友张玉玲也曾“审问”过邓丽君究竟是怎么回事?邓仍告诉好友:“大概只有秦祥林心里明白,我的心里明白,哪有那回事嘛!”既然当事人这么坚决地否认,张玉玲信了她的话,还热心地趁着邓回台期间,帮她安排“相亲”,只不过男方一见面也是问她:“不是已经有了秦祥林吗?”“我真想好好地交个男朋友!”在台中忙碌地工作之余,邓丽君云淡风轻地说出她的心愿,似乎在暗示着她和他的情缘已走到尽头。

  邓丽君与成龙的感情秘密是邓丽君爱情生涯中最引人入胜的一个段落,两个中国娱乐界最顶峰的人物之间的交往和情感的发展及结果也是众说纷纭。邓丽君去世几年后,成龙曾推出自传,揭露了他和邓丽君交往的经过,在书中,成龙把他们之间感情最终无果的原因归结为自己当时太重视事业,以及他太在意与一群一起玩的兄弟。2002年曾有报道说,是年元月,也是邓丽君49岁冥诞的日子,成龙将通过现代录音技术,与邓丽君的声音合唱了一首《我只在乎你》,以示对她的纪念。而成龙也很感慨地表示,当初可以一起唱的时候没有唱,走了之后才唱,令人很是遗憾。成龙在1998年的英文版自传中,暴料了他与邓丽君这段无疾而终的感情。1979年,邓丽君因在日本发生了“假护照风波”而避居在美国洛杉矶,准备结束舞台生活,并重读课本以补当年少时休学的遗憾。而恰在此时,成龙也在美国主演电影《杀手壕》,当得知邓丽君也在美国的时候,成龙向台湾的邓父要了她的电话号码,于是,两个身处异乡的艺人了有了联系。成龙的到来,使正值灰心时期的邓丽君很感慰籍,他们的感情很快得到了升温。就在邓丽君以为找到自己的真命天子之时,林凤娇出现了。成龙与邓丽君分手,据说是因为两人观念的不同,并被盛名所累。对于邓丽君来说,可能很难忍受成龙的大男人主义,以及对她的忽视,所以有种说法是,邓丽君在他们分手前对成龙说:“你应该嫁给你那班兄弟。”成龙是武林高手,而在唱歌方面也有成绩,这其中据说就有邓丽君的功劳,传说他们在美国的时候,邓丽君即将唱歌的基本功传授以成龙。也算是两人一段情的见证了。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论坛元老 超级版主 耕耘奖章 DIY能手奖章

发表于 2021-11-18 16:14:30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何强 于 2021-11-18 16:31 编辑

1983年底的《15周年纪念演唱会》开到了1984年,这场演唱会还破例在大陆得以广播。1984年1月,邓丽君在台北体育馆举办了两场《十亿个掌声》演唱会,演唱会星光熠熠,成为她一次标志性的演出。许多年以后,人们仍然将“十亿个掌声“与邓丽君这个名字联系在一起,而她也是唯一一个担当得起这个荣誉的歌手。1月底,邓丽君又巡回演唱于新加坡及吉隆坡。
  邓丽君随后又将事业重心转回至日本,并于当年2月推出单曲《偿还》,这首曲子在日本大受欢迎,4月进入日本流行榜前十名,随后一路走高,8月则跃升至第一名,刷新了日本乐坛的纪录。这首曲子还获得“日本有线放送大赏日本唱片大赏”、“日本演歌最受欢迎赏”,以及台湾十大金嗓子奖。而《偿还》这张专辑在1984年的日本销量达到了150万张。

  由于《15周年纪念演唱会》在大陆的广播,邓丽君在大陆的影响力渐渐由在地下的口口相传成为了桌面上的话题,有关于邓丽君的种种禁忌也逐渐放开。1985年1月,正在新加坡过生日的邓丽君接到了一个从北京打来的电话,这让她感到非常惊讶,电话是由《北京青年报》的一位记者打来的,这位记者曾在《中国青年报》上发表了一篇采访邓丽君姑妈的文章,听闻此事之后,两人的对话变得越来越亲切,生于台湾长于台湾的邓丽君虽然没有亲身到过大陆,但毕竟在父母亲的回忆中“耳濡目染”了许多大陆的风情和故事,对于祖国大陆的概况并不陌生,如今真切地听闻到几千里之遥的北京传来的亲切问候和致意,心中的激动自不待言:
  虽然我们没有见过面,但是听到您的声音和语气,我感到我们之间并不陌生,像是多年的好友,我很惊讶,但又非常高兴能在我生日的时候接到您从北京打来的电话……

  1985年2月,邓丽君在日本发行的单曲《爱人》连续14周位居日本广播“点唱流行榜”的榜首,并夺下了年度“日本有线放送大赏”及“全日本有线大赏”双料冠军,唱片全年售出150万张。同年12月,邓丽君在日本NHK大会堂举办大型个人演唱会《OneAndOnly》,这是一次单场演唱会,黄牛票被炒至三万日元。
  邓丽君到了演艺事业的全盛期,1986年,美国的《时代》认为,邓丽君的歌声遍布华人世界,她所擅长的抒情歌曲,优美非常,遂将其列为“世界七大女歌星”,这也是华人歌星的最高称誉。   
  已获得了无以复加的荣誉,邓丽君的商业演出渐渐偃旗息鼓,而更多地出现在慈善演出之中。譬如1987年纽约

  “国际公益金”义演、1988年的金门音乐晚会、1990年的“无线电视”直播之慈善节目、1991年香港“爱心献华东”赈灾筹款演出、1992年巴黎广场纪念活动、1994年的“永远的黄埔”义演。

  进入20世纪90年代,邓丽君的歌唱事业实际上处于半退休的状态,她迁居巴黎,在那里结识了保罗,开始了最后一场爱情。也许是沧桑历遍,邓丽君虽努力维系着这场感情,年近40岁却从未想过要和他结婚。从18岁时的林振发到“成龙的朋友”,再到大富豪郭孔丞,邓丽君的情路崎岖。

  保罗陪伴邓丽君度过了最后的日子,1995年,邓丽君同男友去往泰国清迈度假疗养。当年5月,她的气喘病复发,抢救不及,在泰国的黄昏中去世,正应了红颜多薄命的老话。

  她的遗体被运回台湾,安葬于台北金宝山墓园之“筠园”,葬礼极尽哀荣。纵观邓丽君的一生,“娃娃歌后”、“歌迷小姐”、“世界七大女歌星之一”,以及童年贫寒、半途休学、“假护照风波”、客死他乡诸多种种,在她身上纠结了太多的神话和传奇,她光彩夺目而又耐人寻味,她繁华灿烂却也孤独凄凉,她有开朗的微笑,也有难解的秘密。

  在夺下“全日本放送大赏”后,邓丽君和作词者荒木丰久及作曲者三木刚举行庆功宴。时间是1984年12月13日,由于有多首歌曲由三木刚掌刀,两人在工作上往来亲密,导致部分媒体发挥想像力,制造了邓与三木刚有恋情的新闻。但这段情感显然是媒体的一厢情愿,邓家人对此不屑一顾。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期,邓丽君去往日本演出的时候越来越少,功名看淡,她已不像刚出道时那么在意鲜花和掌声了。
  步入中年的邓丽君,歌迷对于她,已由喜爱而变成了尊敬。

  资深音乐人何启弘在一篇《我怎能离开邓丽君》的文章中,回忆了当时香港人喜欢邓丽君的背景。

  ......

  我和成人世界之间的联系,借着唱歌的邓丽君,在寻找一种逻辑,慢慢的快要接上线。

  《千言万语》的柔情,我好像开始有了感受。

  《爱的寂寞》的哀怨,我似乎也听得懂百分之六十了。

  而《把爱埋藏在心窝》的委曲求全,也让我提早看到了女人该有的样子。

  国中的时候,因为妈妈参加中光嘉义台的某个抽奖活动,赢来了收音机,盯着一大堆的课本和参考书,不甘不愿地逼着自己要完成父母对我的唯一期望。

  但是,歌词就是比《出师表》还容易背得滚瓜烂熟,《综艺一百》的流行歌曲排行榜,就是比《化学》课本里的元素表更诱惑我。而总是趁着下课后到上补习班之前的空档,跑到隔着一条巷子的唱片行,去看那些我买不起的唱片。那个戴眼镜的老板,原来是妈妈教会的教友,我们叫他“眼镜仔”。他从不干涉我每天都到店里报到,也不指责我永远只看不买,纵容我在店里大摇大摆地翻阅那些我每一张都想占为己有的唱片。于是,哪一首歌是在哪一张唱片的A面或B面的第几首,哪一首歌的作词、作曲者是谁,反而还比英文单字还来得容易让我倒背如流。可怕的是,这个部分的记忆延续至今,变成了我在朋友之间被赞叹的特异功能。

  循着广播节目播放的歌曲线索,我到“眼镜仔”的唱片行里去找唱歌的人的样子。

  《海韵》的悠扬,我找到了留着一头长发、抿着浅浅笑意的封面;

  《风从哪里来》的奔放,我找到了享受唱歌自在、透露着率性神情的封套;

  《娜奴娃情歌》的豪迈,我搜索到了一个自然、清新的女生。

  在唱片行里,我勾勒出一个到了未来,注定要让我为她倾心的标准类型。她,叫做邓丽君。

  嘉义农专,兰潭校区的阳光,晒得五专生的男性激素蠢蠢欲动的。

  那个森林科的女孩,和我在吉他社里相识。死党们说,这就叫做初恋。

  我和她的事情,给了水利科和森林科两个科系的同学,在校园里谈论的话题。谁追谁,谁爱谁的小道消息,在学校里传得特别快。

  记得,当我早晨骑着脚踏车,从山脚下往教室骑去,住校的她抱着课本披着及肩的长发,走在我正前方时。那时,心里突然哼起了《一见钟情》。

  青涩的感情,跟着胡茬和喉结,慢条斯理地长了出来。不经意,但非常隆重。

  偷来邓丽君的《我要对你说》,当做发芽爱情的主题曲,以为,这首歌就是为我和她特别量身订作的歌曲。我在心里默默地唱着,骄傲地跟自己显示,我这接近长大成人的雄性性征。忘却了那个在班上爱唱歌、和我关系似有似无的班队,选了《美酒加咖啡》在送旧晚会上唱着时,当我尴尬地和她四目相接的刹那间,她那眼里无以名之的情绪,被我置之不理地搁在班上那一群在我背后的窃窃私语中。

  毕业。一切结束。

  炎热的6月天,我没有心情理会,还需要重修半年体育,才能够拿到毕业证书。初次碰触感情的惶恐,让我的学生生涯草草地结束。没去大礼堂听校长的教训和录音带播出的骊歌。

  我躲在家里。正声电台李佳和翁浩然主持的《沙漠之歌》节目,在阴阴的星期天午后三点,播了《你可知道我爱谁》。

  我又在邓丽君的歌里,找到了粉饰小男生用情不专的借口。

  开始写歌。

  开始到唱片公司上班。开始肆无忌惮地用掉赚来的钱。在台湾、东京、大阪、小樽、函馆、新加坡、L·A·、旧金山、上海、北京,疯狂地回头把小时候买不起的黑胶唱片买回来。花了三十多万,弄了一个唱片柜,把我小时候的梦供养起来。

  退伍。在宝丽金唱片上班。香港总公司pass了一张邓丽君的《难忘的》精选辑到台湾来,我是执行企划。老板说,照香港寄来的样片做,加个侧条就好了。没有太多的宣传费,只能做一个15秒的电台广告,上一星期一天三档的《美的世界》。

  心里,好想跟老板说:“我可不可以挂名?”不是出风头,只因为这是邓丽君的专辑。当时还是个小企划的我,还是没敢提出这个要求,只是有一股浓浓的落寞。心里靠一个奢望在支撑着,只要我不离开宝丽金,总有一天会做得到邓丽君的新专辑的。

  那时的邓丽君,早已旅居国外多年,鲜少有新的作品和媒体上的曝光。在唱片公司的立场来说,她已经不是一个卖钱的艺人了,尤其在那个时候,公司里的童安格、城市少女、草蜢正在走红着,大家都忙着讨论草蜢要怎么跟小虎队对打,所以没有人要理这张片子,就这样默默的发行了。

  那年的5月8日,邓丽君去世,这张唱片才大卖。

  讽刺!

  一时间不管正版、B版或盗版,邓丽君的所有专辑,在全台严重地缺货。各大媒体争相报道邓丽君的生平,丰功伟业,当然也包括了八卦、绯闻。在我的音响里,却始终repeat在《我怎能离开你》这首歌上,一直唱,一直唱……??

  过了那一年的下半年,邓丽君的风潮,再一次随着中国人的忘性退了下去。无声无息的,只剩下唱片公司重新出版的那几张了无新意的精选辑,和那些歌坛、影坛的大哥大们,上电视说着他们和邓丽君过去的恋情而已。 6 C6 W4 X8 j# u( x& ?1 Q6 p9 M8 _
/ G: E( E" ~6 u
  当我伫立在旺角信和中心地下室的旧唱片行里,看到邓丽君海外版的专辑上,收录了她翻唱其他歌手的《月亮代表我的心》《恰似你的温柔》《酒醉的探戈》《雪中莲》《风中的早晨》《微风细雨》《爱的箴言》等等歌曲,因为她,把台湾音乐人优秀的创作带出了这个弹丸之地,飞到了全世界。

  我在想,我也算是个制作人,那我能为邓丽君做些什么呢?

  搭着东京都地下铁,在神保丁的旧书街,买到了一本日本人在邓丽君逝世一年后,所举办的追悼会的特刊。里面详细的记载了邓丽君出版过的专辑明细,以及单靠着汉字就能明了的介绍。整理之完整、资料之丰富,令人咋舌,我如获至宝。照着里头的记录,我暗自发誓,一定要把她所有的作品收集齐全。从此,我每次到日本,就往旧唱片行里钻。

  新宿的TowerRecords,邓丽君那一排洋洋洒洒的CD里,有新一代的涩谷系音乐人为她的歌曲Remix,有其他重量级歌手重唱她歌曲的纪念专辑,有她最早期还未大红大紫、难得一见、宇宙唱片时期的歌曲CD,还有日本演唱会、NHK综艺节目DVD,以及柜台上让人索取的邓丽君纪念展览会DM。

  我呆立在柜前好久。

  心想,为什么这些产品都是印上日文字的?邓丽君明明是中国人的国宝,怎么会变成是日本人在常态性、有规划的纪念她呢?又想起,充斥在台湾唱片行里,那些未经过有心整理、粗制滥造的邓丽君CD,第一次觉得,我在日本人面前抬不起头来!

  而我们到底又曾经为邓丽君做过了什么?

  我知道,我不应该对这些现象不满。

  因为,邓丽君的歌曲,在我们的心中,早就占住了一个最重要的位置,让我们离不开她。

  在伦敦向声乐老师学习发声和唱歌技巧。1985年。

  邓丽君后期的唱腔较从前又有变化,除了演唱经验不断丰富成熟的因素外,学习也是很重要的原因,她说:“后期唱腔上的变化,除了年龄和体力的影响,也接受了学习上的指导。从1984年到英国跟随声乐老师学习换气唱法,便被告知若再用从前的发声方式唱歌,则会缩短歌喉的寿命。听从这样的意见后,于是转为较为慵懒和随性的唱腔,省略技巧上的过度运用,加上歌曲本身旋律风格的转变,于是歌曲表现了另一阶段的风格。

  有关1986年,邓丽君有很多的秘密,据说这一年,她开始了与新华社香港分社的秘密会晤。大陆一家报纸发表的一篇《邓丽君与新华社香港分社的秘密交往》文章,为我们揭示了这段历史,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性情饱满的邓丽君。

  让我们回到1986年。这年春天,新华社香港分社文体部的彭燕燕女士,在一位友人的家庭聚会中,遇到了邓丽君。邓丽君对这位新认识的朋友非常热情,临别时表示,她很想与新华社建立经常性的联系,只是希望对外界保密。

  自从中英开始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以来,香港新华分社与社会各界的接触日益广泛。有一部分人士,由于种种原因,与新华分社的联系采取了秘密方式。其中包括一些港英政府的官员,一些著名的所谓“亲英”人士,一些台湾驻港机构的工作人员。

  由于邓丽君的特殊身份,她要求与新华分社的联系对外界保密,自然是可以理解的。分社领导层经研究后,确定由我负责,加上文体部部长韩力和彭燕燕共三人,保持与邓丽君的接触。当时我是中共港澳工委常委、新华分社的副秘书长,文体部的工作在我分管范围之内。不过日常文体部与外界的联系,一般我不参与。这次确定由我负责,也是表示郑重之意。

  我与邓丽君第一次见面,是在跑马地的亚洲饭店。这是新华社参股的一个饭店,有两层楼房专供客人使用。当晚七时,邓丽君如约到达。她明眸皓齿,光艳照人,比照片上看到的要漂亮得多。她不施脂粉,衣着随意。同她一起来的,是位剪着男式短发的麦小姐,据介绍是搞电影的,曾拍过一部以孪生姊妹为内容的片子。

  过了一个星期,邓丽君设宴回请,地点在利园大道上的麒麟阁酒楼。这家酒楼食客不多,环境幽静。这次邓丽君与麦小姐是直接从某处健身房来的,她神清气爽,红晕生辉,英姿勃发,显出一股青春活力。

  从此,我们便成了朋友。每隔一段时间,她都要约请饮茶。只是后来麦小姐不大出场,可能她对这样的小聚不感兴趣,也可能是邓丽君不太愿意让她更多地知道我们的谈话内容。

  在与邓丽君交往时,我发现她从不讳言自己清贫的家世。她说她父亲是个老兵,刚到台湾时生活相当困难。她小时候割过草、种过菜,穿着有补丁的衣服,放学回来,还要在妈妈开的小饭馆里帮工。

  她也不讳言对祖国大陆的向往。她喜欢看香港出版的《中国旅游》,还购买了一套大型画册《锦绣中华》。她说:“祖国太大了,名山大川太多了,单看看那些照片,就令人陶醉。”

  经过这样的谈话之后,邀请她到内地演出,便成为我们话题中的内容了。

  不料,她对到内地演出,显得非常兴奋。她和彭燕燕单独商量制定了一个“演出计划”。她明确表示,不愿意只出席一次晚会,唱几支歌,而是要举行个人演唱会。彭燕燕给她规划的路线是:第一站北京,第二站上海,第三站西安,第四站广州。彭燕燕说:“这样,东西南北都照顾到了。”邓丽君听了很高兴,表示需要做许多准备工作。

  所谓准备工作,还包括一些技术层面的问题。当时内地的歌唱家很少举行个人演唱会。而港台歌星的演唱会,要有华丽的舞台、灿烂的灯光、高水平的伴奏、高质量的音响。而这些,内地当时是不具备的。邓丽君表示,这一切由她来筹划。

  但据我们观察,她在香港其实很孤独,很少参加演艺界的活动,很少在媒体上露面,也没有自己的公司,甚至连个经纪人也没有。即便有公司愿意为她筹划,事先也无法保密,可能又会成为媒体的关注焦点。所以她的准备工作始终没有落实。

  最后,这个“演出计划”也就拖了下来,未能实现。

  邓丽君的演出计划拖延下来。我们便问她愿不愿意到内地作一次旅游?她问怎么样才能进入内地?我们建议她用个假名,持中旅社的回乡证过关,然后由彭燕燕全程陪同。邓丽君又兴奋起来了,又和彭燕燕商量“旅游计划”了。她提出,旅游时间最好是在冬季,因为她想看雪。她很想在大雪纷飞之际,登上长城,一览塞外风光。

  然而,她的这种颇具诗情画意的计划,最终也未能实现。后来她告诉我们,“另纸签证”的办法并不保险,她的一些到过内地的朋友,返回台湾后都受到了情治单位的审查。她说台湾的情治系统是非常厉害的,是无孔不入的,你们不能不防备。

  台湾的情治单位在暗杀旅美作家江南以后,弄得声名狼藉,受到海内外的谴责。

  但它对台湾同胞来说,仍有威慑作用。邓丽君跟我们约会,经常变换地点,而且她一出门就要戴墨镜、穿风衣,既是提防媒体发现,也是提防台湾的特务人员。

  与邓丽君接触一段时间以后,新华分社决定由副社长乔宗淮出面,正式宴请她一次,地点在赤柱的宾馆。这里原是佳宁集团老板陈青松的住宅,佳宁破产后,新华社便买下来作为宾馆。

  金庸后来说他也来看过,要是新华社不买的话,他可能会买下来。

  隔了几天,邓丽君约我们吃饭,忽然提到要买房子的事。她说新华社各方面的关系较多,能否帮助她物色一套住宅。

  根据邓丽君的要求,我们通过朋友,给她在深水湾找到一套房子,这就是现在的赤柱佳美道18号,她表示很满意。  

  在买下了赤柱的房子后,她约我们吃饭,谈着谈着,她忽然说:“住在台湾很烦,住在香港也烦,我想在内地买套房子,烦的时候就去住住。你们能不能帮我?”

  这更是出人意外!接着她又说:“在中国的城市中,我最喜欢苏州,很想在那里买套房子。”当她听彭燕燕说我曾长期在江苏工作后,便要我帮忙。我当时以为她是随便说说的,便姑妄应之。

  不料过了一段时间,她忽然打电话问我,在苏州买房子的事情有没有消息?这倒使我为难了。其时我正好要回江苏休假,就顺便去了一趟苏州。该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的朱局长带我看了一处地方,这是一套两层楼的花园楼房,院子很大,但楼房非常陈旧,已近危房。朱局长说买下以后可以重新设计建造,卖主开价要六万元。我画了个草图,带回香港。邓丽君开始不相信六万元可以买到一院住宅,接着说是不是现在就把钱汇过去?我连忙说此事要等她亲自到苏州看过以后才能决定,可能还要办一些手续,现在急不起来。

  1988年春,苏州有个代表团到香港举办食品展览,地点在裕华国货公司四楼。

  我让彭燕燕打个电话问邓丽君想不想去看看?邓丽君一口答应。翌日,我们陪她到了裕华,服务员端来了几盘苏州糕点。邓丽君显得很开心,吃了不少。离开时,裕华的余老板给每人送了一斤茶叶、一份糕点。我把我的那一份转送给邓丽君,她毫不客气地收了下来。在走向电梯时,她忽然回过头,又到几位糕点师傅跟前握手致谢。我注意到这个细节,这表现了邓丽君的礼貌与素养,也显示了她对普通劳动人民的尊重。

  当天晚上,邓丽君打来电话,说她想请苏州客人吃饭,要我替她约定个时间。我因为忙于其他工作,便请彭燕燕代为安排。这次邓丽君设宴在天香楼,是一家菜价很贵的酒楼。她对客人非常热情,并宣布说:“我现在打算在苏州买套房子,将来我要住在那里,每天喝龙井茶,吃你们的糕点,该有多好!”

  内地的改革开放,给邓丽君带来了新的希望。她几乎凌乱地给自己编织了许多的梦:驻足长城,憩息水乡,仰望故乡明月,倾听西部天籁,当然更多的是在亿万歌迷的掌声中,再现风采,再铸辉煌。她的梦并非太虚幻境,而可能是当时最正确的选择。只是由于有一个无形的网笼罩着她,她始终无法冲破。

  1990年,邓丽君在巴黎塞纳河左岸拍摄了一组照片。照片中的她戴着大耳环,穿着黑色的衣服,短头发,这是她最辉煌的时期。这些照片据称为爱好摄影的保罗所摄。 9 e4 W1 G! U4 f' G

  河对岸露出尖顶的教堂即是巴黎圣母院。邓丽君时常去这个地方小坐,她也非常喜欢作家雨果撰写的书。

  巴黎圣母院(Notre-Dame)坐落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中的西岱岛上,始建于1163年,是巴黎大主教莫里斯·德·苏利决定兴建的,整座教堂在1345年才全部建成,历时180多年。

  巴黎圣母院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教堂,之所以闻名于世,主要因为它是欧洲建筑史上一个划时代的标志。教堂内部极为朴素,几乎没有什么装饰。大厅可容纳9000人,其中1500人可坐在讲台上。厅内的大管风琴也很有名,共有6000根音管,音色浑厚响亮,特别适合奏圣歌和悲壮的乐曲。曾经有许多重大的典礼在这里举行,例如宣读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赞美诗,又如1970年法国总统戴高乐将军的葬礼等。

  巴黎圣母院是一座石头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被誉为一首由巨大的石头组成的交响乐。虽然这是一幢宗教建筑,但它闪烁着法国智慧。

  居的地址:佳美道18号,这里就是邓丽君香港赤柱别墅的地点。

  这是邓丽君在香港的故居。坐落在赤柱半岛的一个小山坡上,别墅背山面海,幽静非常

  。粉绿色的墙身,粉红色的院门,白色的围墙,颜色明快简单,富有童真之率性与真诚。邓丽君于1988年以700万港币买下了这栋别墅之后,在巴黎和香港之间,断断续续地住到了她1995年去世为止。这栋别墅现在由“邓丽君文教基金会”持有,基金会将别墅内部改装为纪念馆,供邓丽君的歌迷参观。

  邓丽君这栋别墅位于香港赤柱佳美道18号,占地7150平方尺,是一栋有英国殖民地色彩的两层(连带花园及车房)大住宅。根据资料,该别墅实用面积为2623平方尺。但根据城市规划,该楼房重建后,面积可达5300平方尺。据说,该别墅地基比率为0.75,具有重建价值,估价约为3800万港币。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论坛元老 超级版主 耕耘奖章 DIY能手奖章

发表于 2021-11-18 16:32:57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何强 于 2021-11-18 16:55 编辑

在邓丽君二十多年的歌唱生命中留下了许多令人难忘的经典歌曲,因为每首歌她都用自己的真性情去演唱。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李后主

  邓丽君走了,她的故事是一个时代的背影,一个是从贫穷到富裕时代的台湾,一个是由政治禁忌到渐次开放的大陆,邓丽君,歌声之外的故事多于歌声本身,而对于歌迷来说,她的精神意蕴尤深。

  那是从夜晚的电台里偷偷飘荡而来的歌声,那柔软、沉醉,或喜或忧的浅吟低唱,有别于白日里阳刚正气、大义凛然的样板戏,邓丽君的歌,给了多少人无穷的暗藏的欢喜,多少人的青春在这些歌声里放开了情怀。   J4 `; Q4 c# q/ M$ E. M+ h

  生前是个传奇,死后平添悲剧,去世的1995年,立刻传出她曾作为台湾当局情治部分的间谍的传言,纷纷扰扰,秘密中还夹套着秘密,让人难辨难分。然而我们不用计较这些,这本身就是那个疯狂对峙的时代令她做了的牺牲,这个悲剧,是个广大的悲剧,藏着时代的底色,罢了!“停唱阳关叠,重擎白玉杯……来来来,干了这杯再说吧。”

  值得回味的是,去世当年,在北京的摇滚界即为纪念邓丽君而制作了一张《告别的摇滚》,其中有郑钧、唐朝、轮回、黑豹等摇滚歌手或乐队翻唱她的《甜蜜蜜》《路边的野花不要采》《船歌》《独上西楼》《酒醉的探戈》等等,细细打量这些翻唱者的年龄和这些翻唱的曲目,这张专辑几乎可以看做大陆一代人对邓丽君的盖棺定论。她的歌声,哦,不是,她的”靡靡之音”,曾是那个贫乏无聊时代的精神食粮,那是一个没有娱乐精神的年代,那是一个人们的言谈议论整齐划一的年代,而邓丽君的歌,就是对人心禁锢的一次解放。是中国一代人心灵史中温柔的部分。

  这种感觉,对于现今的年轻一代人,又有多少人能够理解?这是一个娱乐大众的时代,我们不缺乏享受娱乐的自由。但我们不能就此别过,抛弃这些过去的历史,就像我们不能忘记自己的生日和来历一样。在现在看起来恍如传奇的事情,对当年身临其境的人来说却是苦涩难言的,邓丽君的歌声是那时人们心灵的安慰。

  邓丽君的歌,无数歌手都有翻唱,她的意义,并不仅仅表现在传奇的一生之中,她更是开创了一个生活娱乐化的时代。她由黄梅调、台湾民谣唱起,逐渐引导了通俗音乐的走向,使音乐更流行而且大众;她用古典点染了现代,又用现代诠释着古典,胸中柔肠,唱出了多少“千里共婵娟”的意境;她赶场于各大歌厅,巡回演唱于世界各地,让音乐的魅力更加深入人心,使人们的生活也因音乐而变得多彩,并更具有了娱乐的趣味,她走在了娱乐化精神兴起的前列,被认为是华语歌坛十大精神偶像之首。 $ l+ Y0 p: O% ?: L. e- ?+ l/ x

  她其实只是一个普通中国人家的女儿,所以有那么多让我们感觉亲切的美德:

  她爱读书,她不浅薄,文字里的情绪柔如流水;

  她亲切温和,歌声轻柔如羽,如微波细浪,沁人心脾;

  她含蓄而独立,并不为婚姻而丢弃自己的梦想;

  她有一副天赋的嗓音,有勤奋谦恭的品德,有以中国人为荣耀的自强,也有双自由的翅膀。

  邓丽君一张沙龙照,衣服上、手上、额头上、脖子上,好几个圈圈。

  邓丽君在丽风唱片公司发行歌碟的宣传照,单纯而清秀。

  邓丽君的歌被认为没有一首歌不好听,而她演唱的那些歌曲很大一部分也成为经典曲目,翻唱她的歌曲大有人在,男歌星也不例外,譬如翻唱《月亮代表我的心》就有张国荣、齐秦等人,尤以齐秦的钢琴伴奏演唱最为有名。

  2004年9月,在深圳也举办了一场名为《丽君再世》的演唱会,主唱在演唱会上演唱了《海韵》《独上西楼》《小城故事》《甜蜜蜜》《但愿人长久》等老歌,主唱为证明声音与邓丽君相似,还让观众点歌清唱以作评判。

  粉红世界,入画容颜。

  邓丽君偏爱粉红色和桃红色,在邓丽君香港赤柱故居可以看到,从门口的粉红色铁栏、客厅里面的木柜、茶杯,以及衣服、鞋子,还有房间里头的床罩,都是桃红色系。铁栅栏原不是粉红色,是她用油漆刷成粉红;木柜原本也不是桃红色的,邓丽君买了几张桃红色的壁纸,剪纸贴在柜子周围。她的美工很好,剪裁栩栩如生,如没有告诉,旁人是一点儿也看不出来柜子是被贴成这种颜色的。此外邓丽君种的花也是脱不了粉色系的兰花、玫瑰花。  

  邓丽君的床也是桃红色,在二楼尽头的闺房内,粉红色的“公主床”映入眼帘。这种床的床身以金属铜打造,上头有一顶盖,沿着顶盖垂吊下来的四周皆有帘,古朴得大概只有在京剧中才能找到这种床的身影了。整个床的床罩、枕头、顶盖、帘全是桃红色系列,床的四周还有邓丽君亲自设计请人缝制的蝴蝶、鸳鸯刺绣。

  翻唱邓丽君歌曲最有名的莫过于“亚洲天后”王菲。1995年邓丽君去世两个月后,王菲推出了《菲靡靡之音》以做怀念,此时的王菲已有很高声誉,而这张翻唱专辑的演唱方式也很有王菲的个性。

  王菲16岁的时候曾以“迷人小姐”为名推出了一盒卡带《王菲珍藏集》,也是她的第一盘专辑,这盒《王菲珍藏集》是一张翻唱专辑,由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于1987年,其中 :

  以翻唱邓丽君的歌曲为主,如《你在我身边》《我们俩》《请你猜一猜》等。当年王菲还在内地,演唱方式还停留在模仿的阶段,一直到她在香港推出第一张唱片《无奈那天》的时候,在唱法上还带有些邓丽君的痕迹。

  邓丽君是王菲的偶像,她们的唱腔或有相似之处,性格却有很大的不同,邓丽君亲切和蔼,而王菲却让人觉得冷酷。这张《菲靡靡之音》收录了王菲翻唱邓丽君的14首歌曲,包括《雪中莲》《又见炊烟》《奈何》《但愿人长久》等经典曲目。唱片一推出,顿时引起歌迷极大的关注,甚至于到了今天还有再版。

  其实,王菲的少女时期,正是邓丽君的歌在中国内地最风行的时候,可以说邓丽君的歌对于王菲来说是有启蒙作用的。而在邓丽君离开以后,许多公司都趁此推出纪念专辑,但是最能让大家记得的却是王菲的这张《菲靡靡之音》。这张唱片整张都是邓丽君的歌,但采用了新的编曲,王菲在唱腔上也不再刻意地模仿,以自己的风格来重新诠释。 "

  而王菲近年在香港,乃至整个亚洲的声名日隆,也使得她在日本获得了“邓丽君第二”的称谓。

  邓丽君加入宝丽金唱片公司,进军日本市场之后,获得了比在台湾时期优良得多的录音与编曲条件,她的歌唱技巧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于是宝丽金公司将她以往的那些著名歌曲重新进行了灌唱(如《彩云飞》《海韵》等歌曲)制作成精选专辑。

  同时,在宝丽金唱片时期,邓丽君推出了最后一张台语专辑,1981年宝丽金唱片公司制作的《闽南语金曲辑》(或名为《福建名曲专辑》),这张唱片的曲目多从邓丽君前两张台语专辑《邓丽君台湾民谣·丢丢铜》《难忘的初恋情人·卖肉粽》中选出。这也是在制作环境变得精良的情况下重新演唱灌录的。

  据考证,《六月茉莉》《三声无奈》是《闽南语金曲辑》中年代最为古老的两首歌。其中《六月茉莉》的歌曲旋律来自福建滨海地区,明末清初随着大批移民来到台湾,经由作词家许丙丁的填词,传唱成地地道道的台湾民谣,曲风纯朴活泼。这首歌是邓丽君从童年时期以来的拿手歌,演唱起来挥洒自如。

  拥有十亿个掌声的邓丽君,尽管回首欢笑,也难掩孤独与怅然。

  拨停所有的钟 截断电话

  给狗一根骨头 免它叫吠 ;

  请钢琴安静 低沉的鼓声 ,

  带领棺木同来 让哀悼者进来

  让飞机在上空盘旋悲鸣

  在空中写上

  她去世了

  让广场鸽子的白脖子套丧章

  她是我的东南西北

  平日的辛劳 周日的歇息

  我的中午 我的午夜

  谈话 歌唱

  我以为爱可以永远永远

  我错了

  星不再需要了

  熄灭星星 收起月亮 拆掉太阳

  冲掉海洋 扫走树林

  因为从此好事不再
  
  ——W.H.Auden(美国)

  少女时代,许多台湾乐评人在听过邓丽君的歌之后,一致认为这个小姑娘将来必大有作为,事实正如预料,在邓丽君二十多年的歌唱生命中留下了许多令人难忘的经典歌曲,因为每首歌她都用自己的真性情去演唱。有人曾这样归纳她的嗓音特点:

  1·几乎听不出有换气的地方;

  2·能够在没有鼻音的状况下、唱出连续的高音;

  3·中文咬字准确,清晰度上无可挑剔;

  4·音色甜美,细腻而柔和。

  20世纪80年代之前的台湾,由于人民当局在台湾推行了国语教育,对台语节目有很多的限制,比如规定每家电视台每天只能播放两首台语演唱的歌曲等,但台语歌曲在台湾又有很长的历史和很多的受众,这使得台湾的音乐市场分成了国语歌曲和台语歌曲的两个部分。所以,一个歌手如果要在台湾成名走红的话,那么也应该能够占领台语歌曲的市场。因此我们也可以看到,以国语为交流语言的邓丽君,其台语民谣也唱得相当熟稔。可以说,台语歌专辑让邓丽君更加稳固地占领了台湾的音乐市场。

  “在从前,唱歌对我来说只有一个唱字,站在台上心里还有点害怕,感情和外形都不敢太过分。但自从到了日本,才明了表演是怎么回事,我学会了放开自己和尽情地表现,这才叫做真正的唱歌。”

  被称做男声抒情之最的台湾歌手费玉清2003年出版了一张大碟《何日君再来》,特别选择了在全球华人心目中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邓丽君的经典名曲翻唱,并以《何日君再来》作为专辑之名。

  费玉清在解释这张专辑的由来时,很谦虚地说:“论歌坛成就,我是望尘莫及。也许我和邓丽君小姐有很多共通之处吧。首先,我们走的都是抒情路线,所唱的歌曲本质都是‘温暖’的;其次,我们在转音技巧上,用的都是非常‘华人’的方式,表情和韵味都非常‘东方’。”

  费玉清在这张《何日君再来》中一共翻唱了邓丽君的12首歌曲,分别是:

  《原乡人》

  《何日君再来》

  《再见我的爱人》

  《我心深处》

  《奈何》

  《偿还》

  《我怎能离开你》

  《小村之恋》

  《月亮代表我的心》

  《千言万语》

  《小城故事》

  《夜来香》

  而其中最有难度的则是那首《月亮代表我的心》,有很多歌手翻唱过这首歌,但很少有人能传达那种婉转的情怀。

  要谈起邓丽君,在我们心目中的这一位巨星,其实,会让我回想起过去的演艺岁月。经济起飞的那个时代,在秀场或各式场合的表演,邓丽君的所有成名曲,全部都是听众要的“必需品”,她的音乐伴随着无数的听众成长,也让无数的歌者回味无穷,邓丽君的音乐代表一种品位,代表各阶层的心情写照,代表一个时代的记忆。

  回想这一位国际巨星的生平,让我们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她的上进心,她那种敬业态度,自我要求的魄力,是她成功的主要动能,因着这样的条件,她精通法语、英语、日语及多国语言,反映了邓丽君的语言天分以外,更可看出她巨星光环下,不断进修充实自己的努力及其用心。这样一位国际知名的巨星,她持之以恒的上进心、追求知识的决心,是我们学习的典范。 "

  邓丽君还有一个特质,让大家钦佩,就是她重视自己的公众形象,不以自己的知名度图谋私利,她总是义无反顾地为自己的社会义务而努力,处处以群体为本,她所有美好的特质,正是我们社会缺乏的坚持。

  ……

  ——高金素梅《邓丽君与我》

  “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方法,不过我是觉得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好-我今天虽然是个歌星,但是我唱歌的时候把我所有的感情,所有的feeling,都用我的歌声表达出来了。内心的感受,不管是欢乐也好,寂寞也好,痛苦也好,我只是用歌声来表达的。”

  邓丽君去世之后,北京摇滚界的音乐人为她制作了一张怀念专辑《告别的摇滚》,专辑的文案中写道:“十数年间,邓丽君用甜美明亮的歌声温柔了众多的音乐人,在我们的周围,生活着这样一群年轻勇敢的音乐家,他们在认识列侬和迪伦以前,最先接触的正是邓丽君。虽然,最终他们选择了另一种音乐的表达形式,受众多的音乐爱好者的喜爱。很久以来,他们一直在寻找一个展示他们共同创作音乐的机会,然而未曾想到,最开始一起的创作就是如此伤感的主题,他们用自己的理解方式,重新演唱那些脍炙人口的作品,这正是他们最初的冲动!”

  这张专辑收录有郑钧演唱的《甜蜜蜜》《船歌》;轮回乐队演唱的《在水一方》《酒醉的探戈》;臧天朔演唱的《再见我的爱人》《路边的野花不要采》;黑豹乐队演唱的《爱人》;唐朝乐队的《独上西楼》;群星的《夜色》。

  邓丽君在欧洲游玩时的照片,她的美丽与优雅令人难忘。

  挂着奖牌,手中还拎着大座的奖杯,这是邓丽君在日本领得一个大赏时的情景。穿着金光闪闪的舞台服装,她的表演很动情。

  邓丽君去世的消息传至台湾岛内之后,“台视”当晚在短促的时间内迅速制作了一期怀念她的专题节目《何日君再来》,节目由田文仲主持,她曾在邓丽君《十亿个掌声·15周年台北演唱会》上担任主持。

  自然,在这期节目里,邓丽君的经典歌曲成为了贯穿节目始终的线索和主题,为强调邓丽君与“台视”的渊源,节目中回放的歌曲大部分是她1982年以前在“台视”录制的个人专辑。

  邓丽君曲风多样,从婉转的抒情歌曲,到节奏稍快的英文歌,以及翻唱的东南亚等地的民谣,又或者是台湾本土小调,她都能拿捏准确,胸中有丘壑。对于台语小调,她更是以深沉的情怀,温婉地吐出曲中深意,娓娓传达出歌曲中潮湿的风情,她的唱法,唱出了台语小调中优雅的一面,是许多歌手所难达到的。

  另一张古典概念的大碟《淡淡幽情》,更是成为邓丽君歌唱生命的一个里程碑,它的意义,几乎就是邓丽君的意义。

  “静静走在没有你的夜里,当寂寞不知不觉出现在我心里,我轻轻地问自己何必想你,但究竟为什么不能忘记。

  “静静走在没有你的夜里,但泪水在我眼里不能掩饰,想你只是因为爱你,寂寞只是因为失去了你。

  “午夜微风,吹醒我的梦,吹醒我的沉醉别让我再想你。午夜微风,吹醒我的梦,吹醒我的沉醉别让我再去回忆,曾经有过的爱情,只留下一声叹息,爱的结局依旧是分离。

  邓丽君的舞台经验和音乐表现力堪称杰出,她去世之后,邓丽君文教基金会耗资千万港元(约合新台币4500万元),在香港连办25场《但愿人长久》音乐剧。这出音乐剧选角颇费周折,令饰演邓丽君30岁时期的彭佳慧大喊紧张得透不过气来。

  来港第七天的彭佳慧和先来的侯湘婷分别演唱邓丽君大西洋城表演时期的英文的《MacktheKnight》和粤语的《漫步人生路》。接了这个音乐剧之后,她们两人显得非常紧张,每天都在研究邓丽君。

  出道十年的彭佳慧第一次演戏:“要扮演每个人都觉得历历在目的邓丽君,实在好难、压力好大,直到现在,我都不相信我做得到。”从第一天就被拉着走踢踏舞台步开始,她每天都哭,和妹妹通电话时也嚷着“我不行了”。她将演唱21首歌,有些是新编的歌剧音乐,有些是邓丽君的名曲,还被要求唱得像,但唱惯pub的她站出八字步:“我都这样站,她却站得优雅,我换气像犀牛,她唱现场都听不到换气声,巨星真是不简单。”

  已经演过四部戏的侯湘婷看来轻松得多,她将演唱八首歌,但早就熟透了这些名曲,当年唱《你怎么说》还曾经让她拿过冠军,只是要唱出邓丽君的味道,必须带着笑脸唱出柔美,“能演邓丽君,爸妈都觉得光荣呢。”由于激动,侯湘婷还忍不住泪洒现场。”
  邓丽君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她以身为中国人而骄傲,将无数中国民歌唱到世界各个地方,1986年,河北电视台拍摄了《邓丽君故乡行》的记录片,对她作的贡献给予了充分肯定。
  邓丽君在二十几年的艺术生涯中,演唱过上千首中国民歌、古典诗词、流行歌曲和外国歌曲,唱红了几百首,蜚声国际歌坛。   

  “邓丽君何止是台湾的歌后”,也是“中国人的歌后”;“有海水的地方,就有邓丽君的歌”——海外流行的这类话语,道出了一个真理:邓丽君的歌唱艺术“透入世情三味”,能用一种纯真的人类感情,把海内外生活在不同国家或制度中的人们联结在一起,使大千世界变得更加美丽。我们衷心祝愿,邓丽君的芳名和华容,将伴随她那美妙的歌声,永远留在人们的心底里。

  ——电视文献艺术片

  《邓丽君故乡行》摄制组

  “来来来,喝完这杯再说吧。”这是邓丽君最著名的歌曲之一《何日君再来》的一段独白。有关这首歌,还有很多记忆。有人回忆了十多年前这首歌在海关的遭遇:

  1987年,妈妈从香港带回好多磁带和录影带,其中80%是邓丽君的,NHK演唱会录影带也在其中,但这盒录影带比我妈迟了一个月才回到家—因为海关扣留了它,当时不懂是什么原因。

  当我们把这盒录影带放进录像机,欣喜地观赏了大半个小时,屏幕上突然全部雪花,这就完了?我拿起录影带的盒子一看,原来整首《何日君再来》被删掉了,前前后后差不多有五分钟,《何日君再来》是我妈妈最喜欢的邓丽君歌曲之一,我们都气愤得不得了!后来打电话给海关想讨回公道,被告知原来《何日君再来》在大陆是禁歌,但原因不详,后来从不同渠道得知,这首歌在解放前是妓女唱的歌,所以被禁,可是翻遍了歌词,没有发现任何三级镜头,这首这么美的流行歌曲就被扼杀了。  

  ——晴朗

  但事实上,《何日君再来》却是由创作过许多爱国歌曲的作曲家刘雪庵为一部广告宣传歌舞片《三星伴月》所写的,创作时间是1936年,这本应是一首很具爱国情怀的歌曲,但是《三星伴月》的导演方沛霖在未经过刘雪庵的同意下就让编导黄嘉谟添上了歌词,于是此曲一变而为幽怨的爱情歌曲,为它将来的坎坷经历埋下了伏笔。

  1939年香港一部抗战电影《孤岛天堂》将《何日君再来》选为插曲(黎莉莉演唱),以描述青年男子参军前与女友依依不舍的情景,歌曲韵味与故事情节契合得恰到好处。这首歌随后被李香兰翻唱并收入唱片,很快就家喻户晓。

  20世纪80年代初《何日君再来》因邓丽君的翻唱进入大陆再度走红,却被认为是有“靡靡之音”的嫌疑,因此在当时这首歌也一直处于私下传唱的境地。一些故事,现在看来有趣,当时却是残酷,历史值得人们玩味。

  还在海峡两岸对峙的时候,邓丽君的歌成为台湾对大陆广播的一项重要内容,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的时期,邓丽君的歌声在大陆渐渐传开并走红。也在这个时候曾有相当长时间被禁。

  虽然邓丽君年少时即从学校里退学而专心唱歌,但是除了得天独厚的唱歌天赋之外,她的语言能力和文学修养也有过人之处。而且她还在台湾当局社会戒严,封锁左翼文学作品的形势下,读过20世纪40年代著名女作家萧红的小说,她读了《回忆鲁迅先生》之后,对人称赞萧红的文章写得好,接着说:“过去我不了解鲁迅,读了萧红的小说之后,才读鲁迅的作品。”

  邓丽君病故后,各地报章纷纷发表悼念她的文章,1995年5月28日,台湾《自立早报》以《没想到一位名艺人,内心如此孤寂》为题,公开发表了一份邓丽君生前手稿,一首哀婉的诗作。

  星愿 :

  花影入水人入梦,风雨浮沉中。星海深处不胜寒,幽幽独眠愁。不堪回首望年少,人间难预料。莫将烦恼著诗篇,淡淡红颜笑。天涯人悲欢皆梦,寂寞路知己难逢。无奈时不妨随风月朦朦,莫辜负似水柔情。在水一方歌声里,愿化作彩云飞。千言梦语花落时,默默水东流。

  其后,邓丽君生前部分手稿,由乐界人士如童安格、李子恒整理,由李寿全制作,范宗沛编曲,共同制作成《星愿》公开发表。李寿全说:“没想到一位成名如邓丽君的歌者,内心竟是如此孤寂。”这位台湾音乐人还说:“生命,演艺之路充满了困厄,邓丽君应是成功地走完了属于自己的传奇之路。”

  而这一首《星愿》也由两岸三地的著名歌星:张学友、艾敬、齐秦、齐豫、潘越云一起演唱。

  繁华难耐凄凉,在邓丽君去世后,她立刻变得比生前更为神秘,有关她的流言纷纷扰扰,而其中最具爆炸性的莫过于说邓丽君是台湾间谍的传说。

  邓丽君去世不到一个月,台湾大众杂志《独家报道》于1995年6月采访了原人民高级将领,退役少将谷正文,并发表了《邓丽君是“国家安全局”的秘密情报员》一文。据谷正文所说:“邓丽君是台湾‘人民国家安全局’的秘密情报工作人员,隶属于‘台湾国家安全局第三处’,由当时的三处吴处长(于1994年去世)负责单线联系,而配合协同工作的则是我所在的‘台湾人民国防部军事情报统计局’。”

  而用四个月时间采访邓丽君生平,撰写了《邓丽君的正式世界》的日本记者宇崎真和作家渡边也寸也访问了谷正文,就“邓丽君是台湾间谍”之说再做核实,谷正文做了更详细的透露。
  “谈及此事,还须首先知道当时的历史背景。台湾在20世纪60年代,正是戒严时期,任何人‘出国’都必须经过‘国家安全局’的许可,只有‘外交部长’等官员例外。邓丽君作
  为艺人,自然‘出国’也须经过‘国家安全局’的许可。当时邓丽君为了演唱事业要经常‘出国’,于是‘‘国家安全局’了解了她的情况之后,就讨论她是否可以吸收、利用,这是1967年或1968年的事情。”经过“国家安全局”调查邓丽君的家庭背景、家人对“国家”的忠诚度,以及邓家在大陆的亲戚情况,认为邓丽君足堪任用,于是制作了一份关于邓丽君的档案文件。

  这是否就意味邓丽君就是台当局的情报员呢?谷正文则不认同:“我们的目的不是让她当个情报员,而是利用她经常‘出国’的机会,希望她做些穿针引线的工作。我们有正式的情报员,但邓丽君不是。”谷正文说,“由于邓丽君没有受过任何特殊训练,只能做一些联系点与点的‘联系工作’,顶多是传递一些用烤墨纸写成的报告或信件。
  谷正文言之凿凿,消息一传出,引起了台湾社会的震动,不管是真是假,将“国际巨星”与“间谍”联系到一起就足够耐人寻味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台湾正处于戒严时期,政治充满了禁忌,在它光鲜的外衣下,潜规则是如何操作自然是引人入胜的事情。“邓丽君是台湾间谍”的新闻自然很满足人们对政治“内幕”的窥测欲望。
  谷正文的这些话遭到了邓丽君家人的否认,邓丽君的兄长邓长富代表家属向新闻界发表了以下声明:

  《独家报道》杂志的采访报道文章是在没有经过综合的调查,也没有向家人做任何求证的基础上撰写的,是对邓丽君本人的侮辱,作为同是记者的我本人,为它感到羞耻。
  而在台湾民间,人们第一次听说“邓丽君是间谍”时非常震惊,而在惊讶之余,舆论反应普遍倾向于同情邓丽君,人们认为,当年的台湾人民当局以批准出外演出为交换条件,将一名尚未成年的少女胁迫收编进人民情治系统之中,这种做法任何时候都是不能容忍的。
  邓丽君与父母、兄嫂一家及弟弟的合影,发表在一本日本杂志上,这是她初到日本时的照片。从照片中即可看出,她是整个家庭的中心人物,万千宠爱于一身。 "
  邓丽君的一张沙龙照,显出温和气质。
  邓丽君去世后一年,日本的公司为其主办了“何日君再来”追悼会,这是主办方为其制作的宣传海报。细心的读者可以从照片中看到,在这张海报中,并没有使用她当初在日本出道时所用的英文艺名“TeresATeng”,而用的是“邓丽君”。

  “邓丽君追悼展”的宣传海报,音容宛存,伊人不再。照片中还有邓丽君演出时穿过的服装,以及佩戴过的珠宝。

  “邓丽君西餐懂得多”,这是发表在一本杂志上的照片,封面上的邓丽君还非常年轻,形象也很温婉,正如内文提要中所云:“和邓丽君聊天是一种享受。她说话慢,语气斯文,又诚恳,专心听对方的意见。与她共餐更是一种享受,因为她很懂得吃,会把好东西介绍给朋友。问她为什么对西餐懂得这么多,她说:‘在日本,不吃日本菜就吃西餐’。”

  在日本街头的照片,和任何一个普通的少女一样,这是在日本刚出道时期的照片,还没有太多的明星派头。

  一张杂志照片,正在西餐厅里喝茶。照片中的文字是:有爱才有快乐,正说明了邓丽君对爱情的观点和渴望。

  另一张杂志照片,为该杂志的“明星与时装”主题而照。文中所云:台上和台下的邓丽君,装扮并没有什么两样,还是一派的清纯淡雅。照片中的她,有清新淡雅的气质,也有妩媚的风情。

  为一本名为《大众电视》的杂志拍摄的封面,已有很成熟的风情。

  娱乐文章,封面上的邓丽君,“‘假护照风波‘后,身价大增。”

  上一本娱乐杂志的封面,身上的圈圈很多。这本杂志上有云:“小邓旋风袭台湾。”

  新年之前,为一本杂志写的祝贺词。该杂志说,邓丽君要为歌迷再多唱一个15年,应该是出道满15年时的照片。

  家居小照,翻阅自己的往日照片。

  日本报章发表的邓丽君家居照片,一片素净。她的家中,色调简洁明快。

  一张宣传照片,在彩纸折叠的灯饰前。

  邓丽君在日本演出时的照片,被歌迷的热情和真诚感动得热泪盈眶。

  发表关于邓丽君文章的杂志照片。虽然照片中的她笑脸迎人,但这本杂志发表的文章却是八卦花边,谈的正是邓丽君与秦祥林的恋爱绯闻。

  “邓丽君与秦祥林恋爱的消息,虽然传得如火如荼,但邓丽君本人却始终不肯承认!其实这是他们个人的事情,不劳大家太过关心。”——该杂志的评述。

  日本报章发表的邓丽君图文,还是一派清纯装扮。

  日本的一本《明星速报》以邓丽君为其封面。

  《明星速报》的另一帧邓丽君的照片,照片中的她怀中抱满了歌迷赠送的鲜花,喜不自禁。

  《明星速报》中的邓丽君,在东南亚演出时,游玩于当地的小渔船中,非常开心。

  该《速报》报道的邓丽君在香港演出的情形。

  杂志上发表关于邓丽君的文章,这回说的是邓丽君学外语的故事。众所周知,邓丽君学习外语的能力很强,她自小使用国语听说,除此之外,其他中国方言如闽南话、粤语也很流

  利。外语之英文、日语、马来语、法语等语言也都精通,是个很有语言天赋的人。这期杂志,讲的就是邓丽君学外语的方法。

  身穿和服的一张照片。入乡随俗,既然来到日本发展,不妨穿上和服;既然穿上和服,也该摆摆日本女人不胜娇羞的Pose。

  在一家酒吧中,与唱片公司的同仁一起鼓掌。

  演出时的一张黑白照片,手中的话筒还是有线的,她身上的裙子很有趣,图案是梅花、方块、红心等扑克牌的图案。

  杂志封面上的邓丽君,这本杂志在这一期发表的是有关于日本红白歌星大赛的消息,邓丽君所参加的红白歌星大赛,从没有失手过,总是能取得最好的成绩。

  一张宣传海报,她的身边摆放着新出的唱片。海报中的宣传语是:“邓丽君有新作面世,亲自出马宣传再所难免。”

  一张沙龙小照,轻松而不正式,但也反映了邓丽君亲切的一面。

  邓丽君的漫画形象,发表在一本杂志中。

  在红纱之后的邓丽君有点鬼魅,仿佛要被这种红色所淹没。

  邓丽君去世六年之后,也即2001年,“邓丽君文教基金会”于5月8日邓丽君的忌辰,在海内外同期推出邓丽君生前没有出版的最后一张专辑。作为上世纪华人歌坛最闪耀的明星,邓丽君的歌声及其生平已进入了中国音乐史,这张专辑于2001年

  4月28日在香港抢先一步发行,5月10日后祖国大陆版由上海音像出版。这张纪念专辑香港版名为《绝唱重生》 ,

  这是一张《新歌+精选》的宣传图片,是邓丽君生前计划好的一张唱片。与外界传言所说的不同,这张《新歌+精选》并不是邓丽君偶然录音的结果,而是在她工作计划内由她自己监制的一张唱片。邓丽君的弟弟邓长禧说:“从1987年以后,姐姐已很少录音,这张唱片是她在1990年着手准备的,外文歌曲是1992年在法国录制的,另有六首三四十年代的国语歌曲则是1993年在香港录制的。”邓丽君录音前在清迈打电话给邓长禧,告诉他自己准备再出专辑,当邓长禧关心地问她是否准备成熟时,邓丽君颇为自信地说“准备好了。”当时邓丽君录专辑的心态是:要么不做,要做就一定要有突破。

  曾在香港陪过姐姐录音的邓长禧,描述了邓丽君录音的情景。下午两点钟,邓丽君和几位乐手一起聚到录音室,开始大家一边喝咖啡一边聊音乐,到下午五点大家再进棚录音。当时的这张专辑仅仅只是把前期的人声录制完成,还没有做后期她就逝世了。在整理邓丽君的遗物时,邓家人本来不打算把这些歌曲拿出来出版,只想当成遗物来保留,直到现在才考虑拿出这些歌曲重新制作出版。

  亲爱的邓丽君小姐

  MS·邓丽君

  如果现在,你五十年的人生可以重来的话……

  会以什么样的风格重新诠释《偿还》呢?

  来到日本时,会以什么样的装扮出现在《空港》呢?

  《别离的预感》……口红的颜色是什么?

  五十年的人生重来的话,现在的你会是什么样的表情?

  会再唱“任时光自身畔流逝”给我们听吧?
  从你进入深深的恒久睡眠那一天开始

  已经过了十年,《直到现在》……

  想来还是遥遥无尽期的吧?

  现在,在另一个世界过着第五十个人生的你

  唱着什么样的歌呢?

  希望能比目前为止更好,你的心能获得滋润

  唱着幸福的歌曲。

  对,就是在最近。

  梦中再见到久违的你的笑脸

  真是非常的高兴。

  现在你的笑脸一定更加漂亮吧?

  你的笑容永远迷人。

  —日本邓丽君歌迷会会长

  由于专辑只做了前期,只是个半成品,邓长禧于是找到了台湾音乐人李寿全,希望将这张专辑制作完满。李寿全听了这些歌后非常感慨:“虽然邓丽君已经离我们好远,但是歌声还是很近!”

  经过商量,“邓丽君文教基金会”决定2001年3月在新加坡和北京同时制作这张大碟。其中五首英文歌在新加坡制作,而另外六首来自于30年代上海的歌则在北京完成,北京交响乐团为这些歌曲加入华丽大气的交响乐。邓丽君生前培植的这些英文歌还没有细致做下去,母带中只有一些简单的乐器,后来李寿全邀请了澳大利亚、新加坡的歌手为邓丽君的歌声录制和音,并邀请了北京的管弦乐团,重新为邓丽君的英文歌编曲。

  虽然生前风靡大陆,有“小邓”之誉,不过她的音乐从没有在大陆制作过,只在台湾、香港、美国、日本和新加坡、法国等地录制过。这一次她的专辑竟然和北京的管弦乐团合作,令北京许多知名的音乐人很兴奋和感慨。

  除了《smokeinyoureyes》等五首英文歌外,这张专辑还有《恨不相逢未嫁时》《不了情》《人面桃花》《莫忘今宵》等中文歌。

  邓丽君的亲笔遗作。一张纸上的淡淡的痕迹,写着她的心事,语调伤感。这就是她后来被编辑的诗作《星愿》。这首诗,后来还被谱成歌曲,又有齐秦、齐豫等著名歌星演唱纪念。“一切都是为了年少的野心而开始,只要惶恐逞雄,不理黑暗中的陷阱,为何独立细雨中,是否世事难预料……身世浮沉雨打萍,天涯何来有知己……”

  邓丽君在“香港邓丽君歌迷会”的会员证,她也是这个歌迷会中的一员,在会员证上,

  她的编号是1,笔名则以英文名“Teresa”代替。

  邓丽君文教基金会为纪念邓丽君投资排演了传奇音乐剧《但愿人长久》,此剧在香港公演时,基金会制作发行了一套纪念邮票。

  朝鲜为邓丽君制作的一张邮票。当有中国人去朝鲜观光旅游的时候,天生能歌善舞的朝鲜人也经常以演唱《甜蜜蜜》《月亮代表我的心》等一首又一首的邓丽君歌曲作为热诚的欢迎。

  不过,朝鲜虽然发行了邓丽君的邮票(其实还有已逝的英国王妃戴安娜的邮票),但据说这种邮票在朝鲜国内是不可以使用的。中国人去朝鲜旅游,最后购买的东西就有朝鲜专门发行的这张“华人歌星邓丽君”的邮票。

  邓丽君的签名,“鬼画神符”还是“鬼斧神工”?很容易可以认出签名里的“邓”字,而“丽君”二字却在一撇一捺中飘散难认了。

  在“筠园”中,在邓丽君的墓碑前,可以通过一个按钮进行点歌——当然,点播的歌曲都是邓丽君自己演唱的—一共可以点播的十首经典邓氏情歌中,就有在2004年11月下旬去世的,被认为是香港乐坛鬼才的黄为她创作的《忘记他》,这是一首粤语情歌,也是邓丽君粤语歌中的当然代表。   
  邓丽君出道不久,黄即发现了她的潜质,他慧眼识珠,坚信邓丽君日后一定会有巨大的成绩。
  邓丽君是《明报周刊》的常客,这是香港的一份娱乐杂志,邓丽君27岁时,也即1980年10月,首次在《明报周刊》上亮相,成为《明报周刊》第622期的封面人物。这是《明报周刊》第1383期,登载的是邓丽君客死泰国清迈的消息。邓丽君的故事占据了该期杂志的主要内容,有关她的死因、故居、一生情事皆有叙述。封面上,邓丽君最后一位男友,以及一生钟爱的母亲,各自的表情不同。对于邓母来说,白发人送黑发人,此时心中的悲痛已不可言表。

  琼瑶在黄山的照片。

  琼瑶写的言情小说感动了一个时代的中国少女,音乐天后邓丽君也没有逃出她的影响。据说,邓丽君非常喜欢琼瑶与严沁的小说,对于琼瑶早期的小说《窗外》《庭院深深》更是钟爱,深深迷恋于其中的爱恨情结、悲欢离合。然而,琼瑶的这些“有情人终成眷属”的言情故事并没有成为邓丽君的爱情、婚姻指南,终其一生,她还是被关在婚姻的门外,而本身的故事,仿佛又是一本红颜薄命的小说。

  早期由琼瑶小说改编的电影,其主题曲很多都由邓丽君演唱,这其中最著名的即是《在水一方》:“绿草萋萋,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脱胎于《诗经》的这几句歌词被邓深情地唱出,时而迷茫、时而明朗,其中的苦闷情绪和莞尔之喜悦尽在歌声的一丝一缕中被表达得淋漓尽致,这是需要一个有爱情故事的女人才能唱出来的。

  演唱琼瑶电影的插曲,从而使邓丽君结识了琼瑶电影的主要演员,二林二秦之中的秦祥林即与邓丽君发生过一段真假莫明的恋情,但邓丽君最终知道秦更爱的是林青霞,也就早早退步抽身,这段绯闻便很快收了场。

  而这张照片,正是林青霞与秦祥林在电影中的剧照,如今算来,已是30年前的如烟往事了。  

  邓丽君1989年在香港与日本做卫星连线的演出,这是她和香港著名歌星谭咏麟在一起的照片。

  邓丽君与谭咏麟是同时代的歌手,两人的交情自然也是匪浅。2000年11月22日,谭咏麟任主席的“东魅网”与“邓丽君文教基金会”一起成立邓丽君官方网站“永远的邓丽君”,以示对逝去的优秀同行的致意和怀念。
  在网站成立的仪式上,谭咏麟感触无限,眼有泪光。事后访问他时,他没有否认,更面有憾色地说:“她去世时还很年轻,否则仍有一番作为。”他亦坦言于网上重温她的资料,勾起他们相识于微时的种种回忆。最深印象一次是他们在新加坡登台时遇上,还一同入住同一间酒店,空余时便在酒店走廊上,拿着啤酒及花生谈天说地,彼此俨如大孩子般,这些日子过得很快乐,亦是最真的时刻,颇堪回味。另一次是大家合作拍《爱人女神》MTV,向来斯文的她,突然来了180度转变,为配合扮飞仔的他,也扮起飞女来。如今一切俱往矣!

  谭咏麟称开设邓丽君网站,是有感她在华人地区是一个很有影响的歌手,当与文教基金会接触,希望他们提供有关资料,大家一说即合,前后不过一个月时间便成事,而设计网站则精益求精,花费了有半年时间。
  天生“流浪女”、“不要问我从哪里来”的台湾女作家三毛。
  这是在旅途中休憩的三毛,三毛去世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其落葬的墓地就在“筠园”附近。邓丽君与三毛,都是台湾社会感人至深的女人,在音乐与文学之中,两人各自代表了一种流行的风气,也都是台湾文化符号式的人物。
  歌神许冠杰在演唱会上展示他的百变衣衫。20世纪70年代,许冠杰兄弟与邓丽君一道开拓了中文歌曲的市场,使香港人们的音乐接受习惯从西方歌曲转到了中文歌曲之中。

  老友许冠英。

  许冠英是邓丽君的老友,2003年,纪念邓丽君逝世八周年的“邓丽君纪念音乐会”上,
  许冠英也动身前往参加,旋即被媒体围住,问其为何与邓丽君有此深厚渊源,他回答说,自己与邓丽君认识多年,记得当年第一次走埠登台,同行的便是邓丽君。虽然那时的邓丽君已是当红歌手,但却没有一点架子,平易近人,常与他及乐队成员一齐玩乐。当媒体再笑问如此好的女人,他没有追求之意吗?他直言从没想过追求邓丽君,大家只是好朋友,他很谦虚地说:“我生得那么丑,哪敢想追求的事呢!”

  香港演员曹众,邓丽君御用模仿者。
  曹众不但长相与邓丽君相似,而其身材则更像。伦敦杜莎夫人蜡像馆香港分馆要制作邓丽君的蜡像,便是以曹众作为模特量身制作的。曹众表示邓丽君的旗袍很合她的身形,没有改动过,但自己的身材不及邓丽君苗条,腿亦不及邓丽君靓。至于为何被选中作邓丽君替身,曹众笑言是因为身高相近。
  为邓丽君做模特,曹众感到很荣幸,没有收取任何酬劳,在度身仪式上,曹众穿上的是邓丽君生前穿过的一件黑色旗袍。而在“邓丽君纪念音乐会”上,曹众还表示自己曾梦见与邓丽君一起跳爵士舞,她认为这是偶像在向她报梦,因此自己也计划在这场音乐会上表演舞蹈。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论坛元老 超级版主 耕耘奖章 DIY能手奖章

发表于 2021-11-18 16:59:58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何强 于 2021-11-18 17:02 编辑

邓丽君是华语流行歌坛第一位具国际影响力的歌手,华人社会里知名度最高的女歌星。今年5月8日是她逝世10周年纪念日,无数歌迷在世界各个角落以各种形式怀念着她。

延伸阅读

千古绝唱-邓丽君古词专辑《淡淡幽情》(上)

千古绝唱-邓丽君古词专辑《淡淡幽情》(中)

千古绝唱-邓丽君古词专辑《淡淡幽情》(下)

1970—1979美丽人物:邓丽君

佳人已逝 倩影难忘——纪念邓丽君  

  一个时代的“靡靡之音”

  一张名为《天国的情人》的专辑即将在亚洲各地发行,其中包括一首从未面世的歌曲《无奈》。上海将举办“思君十年———芳华十八邓丽君金曲上海演唱会”。香港一系列的纪念活动也陆续开始,其中以舞台剧《感受邓丽君》规模最大。凤凰卫视等多家电视台近日也频频响起她甜美的歌声……

  邓丽君1953年出生于台湾云林县一个军人家庭,从小就展现了歌唱天赋。13岁那年,邓丽君参加金马奖唱片公司的歌唱比赛,以一曲《采红菱》夺得冠军。第二年她就从中学休学,加盟宇宙唱片公司,当年9月推出第一张唱片,正式踏入歌坛。
  1979年,邓丽君荣获台湾金钟奖“最佳女歌星奖”,在台湾歌坛站稳了脚。1981年,她的5张大碟在香港同时获得白金唱片奖,彻底征服香港歌坛。1983年,邓丽君来到全球流行歌手的梦想之地———拉斯韦加斯“恺撒皇宫”,是首位在此签约演唱的华人。
  日本是亚洲流行乐的中心,也是很多华人歌手的兵败之地。邓丽君1984在日本竟势如破竹,她的专辑《偿还》在日本唱片流行榜上停留了将近1年!刷新日本乐坛历史纪录。次年的单曲《爱人》14周蝉联日本广播“点唱流行榜”冠军,不费吹灰之力便入选日本红白歌合战。
  1987年起,邓丽君穿梭于港台、美加及法国,但除慈善演出外很少在公众场合露面,逐渐淡出歌坛。1995年5月8日,她因哮喘发作在泰国逝世。  

  完美的嗓音和传统的外形

  邓丽君是迄今为止华语歌坛最为成功、知名度最高的歌手。这首先要归功于邓丽君的演唱天赋和技艺。邓丽君嗓音很有特色,几乎听不出有任何换气的地方,可以在没有鼻音的状况下唱出连续的高音,而且她的中文咬字也非常清晰,音色又细又柔,令人着迷。

  邓丽君歌曲的歌词很有中国味道,又能雅俗共赏。古典的如“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愁堆解笑眉,泪洒相思带”,直白的有“梦里梦里见过你,甜蜜笑得多甜蜜,是你是你梦见的就是你”。每一首都浅斟低吟、朗朗上口,七分甜带着三分泪,“抒女性之情,解男性之闷”,俘虏了无数人的心。
  邓丽君的歌曲调并不复杂,非常大众化,很易于流行。有人说,她的高不可攀,恰恰在于人人可攀,人人都可以唱邓丽君。她的外形也暗合了传统中国女性婉约温柔的特质,清澈的眼睛、乌黑的长发,像一剂温柔毒药让人上瘾。 

  华语乐坛的经典

  离世10年,邓丽君对流行乐坛的影响力依然很大。她的歌曲被翻唱的数量在华语歌中仍高居首位。王菲是清高的,当年却是模仿邓丽君起家。1987年,16岁的王菲以“迷人小姐”为名推出了首张专辑,以翻唱邓丽君歌曲为主。通过这次惊艳亮相,王菲的歌唱潜质才被人发现,随后赴香港发展,逐步晋升天后。如果不是邓丽君的那首《甜蜜蜜》,陈可辛的同名电影《甜蜜蜜》绝不可能获得后来的成就。即使当前汹涌的韩流中也能冒出邓丽君的歌曲,文根英在新片《舞蹈演员的纯情》中就翻唱了她的《夜来香》。荷兰爵士天后罗拉·菲琪上周在上海还向记者播放了她翻唱的《我的心里只有你没有他》。

  其实,在以跟风为潮的今日歌坛,邓丽君的歌曲显得过于朴素单调,缺乏变化与张力,似乎无法诠释现代人爆炸式的情感。但无论何时,温柔与真情是人无法割舍的,任流行风雨变幻,邓丽君似的风花雪月最终仍将成为现代人奢侈的情感回归。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论坛元老 超级版主 耕耘奖章 DIY能手奖章

发表于 2021-11-18 17:03:31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何强 于 2021-11-18 17:11 编辑

1995年5月8日,邓丽君离世。

  2005年5月8日,十年光阴匆匆。

  一个人的离去是简单的,但一个传奇的飘散却可以显得那样回味悠长。

  邓丽君的笑容定格在1995年5月8日,但在这走过的十年里,你会发现,时常有一部电影、一本书、一些人让我们回忆起邓丽君和她的那样风情……   

永远的邓丽君

  关键词:《甜蜜蜜》

  背景简介影片拍摄于1996年,由陈可辛执导,张曼玉和黎明在影片中分饰两名从大陆到香港打工的青年,他们意外相遇,意外相恋,意外分开最后意外重逢,时光就这样从1986年到1995年,过去了十年。

  影片获第16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电影、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美术指导、最佳服装造型设计、最佳编剧、最佳原创电影音乐、最佳摄影、最佳导演等多项大奖。至今仍保持着单部影片在同一届金像奖所获奖项最多的纪录。
  邓丽君印记片名选用的就是邓丽君的传世名曲《甜蜜蜜》,此曲贯穿始终,张曼玉饰演的李翘和黎明饰演的黎小军也因为邓丽君有了一个完整的故事——两个人一起在夜市里卖邓丽君的光盘;迎着夕阳一边回忆老时光一边哼起《甜蜜蜜》;最后在美国街头看着商店橱窗里电视播报邓丽君去世的消息,猛回头,才发现“在梦里”的人就在身边……

  结语

十年间,她的歌声总在耳畔飘荡,从未远离。无论年龄、无论男女,都在这歌声里走过一路,变了心境,不变的是那声音,还有在那个艰难的俗世里生长起来的动人而美丽的微笑。

  有业内人士分析,陈可辛导演的《甜蜜蜜》之所以叫座又叫好,邓丽君这首家喻户晓的名曲功不可没。不夸张地说,没有邓丽君这首对那个时代大陆青年意义非常的《甜蜜蜜》,就没有这部感人至深的电影《甜蜜蜜》。

  关键词:《邓丽君画传》

  背景简介

“市面上有很多有关邓丽君的传记都是未经过细心查证,东抄西抄,歪曲事实的文章,本人很担心市面上又要多出这么一本同样风格的作品。”在邓丽君去世九年之时,邓丽君五弟邓长禧终于寻找到了合适的人(作家师永刚)来为自己的老姐创作一部至少能为邓家人接受,并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官方传记”,同时借此将邓丽君生前以讹传讹的说法进行一次澄清。

  这本几乎包括了所有畅销因素的书,在2004年初举办的北京国际图书订货会上,成为大热赢家。首版五万册一销而空,接着又连续再印两次,目前印数已达七万多册。而这本书的出版,也引起了相关电视媒体的关注。凤凰卫视著名电视栏目“鲁豫有约”与国内部分省市电视台,纷纷开始制作专题节目。

  邓丽君印记1982年大年初二晚上,邓丽君在台北狄斯角演唱,一连唱完60分钟,台下响起如雷掌声,还有久久不歇的喝彩声。邓丽君在观众热情喝彩中再度出场,她说要再为观众唱一首《何日君再来》。前奏音乐响起,她娓娓说着,“我十四岁出道,一转眼十几年过去了,这中间所经历的酸甜苦辣,真是一言难尽……”

  结语

没有人敢用戏说的笔法去描述邓丽君的一生,甚至邓家至今都讳言的情事或者旧事。这些如同新闻纪录式的报道,只是想告诉喜欢她的读者,这个人的一生,歌声、故事和让人心疼的命运,神秘的天音、身后的光荣与无法掩尽的苍茫、世事中的音乐以及被音乐影响后的人间等等。

  这是个真正属于公众想像中的人。这也许是我们惟一可以纪念她,并了解她的惟一一张通行证。

  邓丽君的五弟邓长禧先生在撰写的序言中承认,“终于有一本能完全代表邓丽君的著作问世了。”该画传还被一知名媒体点评为“掀起新一波的邓丽君怀念潮”。

  关键词:启蒙者

  背景简介

在20世纪70年代末,内地公认的首席歌手非李谷一莫属。她演唱的《乡恋》、《妹妹找哥泪花流》、《心中的玫瑰》等歌曲,与邓丽君的歌路很像,自然也引起了一些人的非议,甚至一度不让电台电视台播放《乡恋》。在1979年~1980年中央电台举办的“听众喜爱的15首广播歌曲评选”中,李谷一的四首歌曲榜上有名,位列第2(《妹妹找哥泪花流》)、第6(《边疆的泉水清又纯》)、第10(《洁白的羽毛寄深情》)、第12(《绒花》)名。

  当有人说李谷一的歌和邓丽君的歌属一个风格时,邓丽君说:“李谷一小姐的歌声和她在歌曲方面的艺术造诣都非常地高。有的报纸说她的歌声跟我的很像,我觉得,我跟她完全是两个路子,她的唱法和我的唱法是不同的。我认为,我要跟她学习的地方很多,她是一个非常非常优秀的歌手。”(1981年6月接受澳广电话采访)

  邓丽君印记邓丽君的歌声开始在内地流传时,演唱风格已渐成熟。特别是歌中爱情的主题对当时尚未完全脱离“蓝灰色”氛围的青年人带来一种“蠢蠢欲动”的催动力量。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日常生活中,邓丽君的歌曲几乎成了青年人时髦的象征,许多青年人按照邓丽君歌曲的“教唆”谈起了情,说起了爱。恋人们也敢于在公开场合拉起了手,搂起了肩。邓丽君去世后,内地的一些音乐人在追思悼念时,慨叹“没有邓丽君的歌声,就没有今天的大陆流行歌坛”。这个评价并不为过。那时候,内地的流行歌坛刚刚起步恢复,在民间,邓丽君、刘文正的歌不绝于耳,加上主流媒体向内地推介台湾的校园歌曲,自然影响到内地歌坛的发展,不少歌手开始效仿他们的演唱方式。

  结语

这个时代,一些声音可能永远都不会消失,因为他们就是我们成长的印记或者路标。邓丽君的歌声如今仍然保持着自己的价值。目前,依然有许多音像公司都在靠制作出售邓丽君的专辑来赚钱,邓丽君歌曲的音像制品至今仍风行内地。北京、上海、广州等现代国际城市的街头仍有不少店铺没日没夜地在放邓丽君的歌,可见邓丽君在民众中受喜爱的程度!二三十年前走红的邓丽君居然还能盘踞在内地音像制作市场无可争议的首位!相比之下,现今昙花一现的流行乐坛天王天后,在音像公司老板眼里,仅仅不过是偶尔赚一把的陪衬而已。看来,邓丽君情结真的愈来愈深入人心了!

  关键词:“小邓丽君”

  背景简介

这是一种恭维的说法,被称作“小邓丽君”的人不是拥有她温柔、动听的嗓音,就是拥有她甜美娇俏的外型。音乐爱好者大多是以最大限度地模仿优质偶像进而在乐坛崭露头角,于是,在邓丽君风靡华人地区的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一大批的“小邓丽君”也就应运而生了……
  邓丽君印记因为“小邓丽君”的名字而在乐坛打响、得宠、走红的人不计其数,王菲就是其中的最好代表,其他还包括蔡幸娟、周彦宏、刘欣如和李烁等等,而在其他民间的演唱比赛和模仿秀中,这样的例子更是数不胜数。

  在这其中,虽然王菲的乐坛成就最大,但是蔡幸娟却因为甘甜的音色、柔美的唱腔而成为“小邓丽君”最佳诠释者,以至于在邓丽君逝世当年,蔡幸娟因此而受邀参加多场邓丽君追悼晚会,并演唱邓丽君多首脍炙人口的歌曲,从此更加奠定蔡幸娟在歌坛“邓丽君接班人”的殊荣。2002年7月25日至8月25日,反映一代歌后邓丽君传奇故事的音乐剧《但愿人长久》在香港演艺学院公演25场,影后李心洁在剧中饰演邓丽君。此外,有媒体指出,两年后邓丽君电影动画片可能问世,邓丽君文教基金会还准备待动画片一切就绪后,发展出一系列邓丽君的相关产品,把邓丽君的肖像像迪士尼产品般推展出去。于是我们发现,有音乐的地方,就会有邓丽君的名字,因为她的名字已经成了一个时代永不休止的音符。

  结语

“邓丽君”,实在说不清一个普通流行歌手的名字,为什么会那么长久地留在人们的记忆中。也实在无法说清她在歌声中蕴涵了什么力量,而征服了那么多人的心。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人,不知有多少人依旧心存着一个深深的情结,那就是——邓丽君。十年过去了,歌者已远去,但她的歌声却依然在我们的耳边回响,她的名字也一次又一次地被提起,我们纪念她,不是因为这个日子,而是因为我们从来就没有忘记她。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论坛元老 超级版主 耕耘奖章 DIY能手奖章

发表于 2021-11-18 17:12:04 |显示全部楼层
1970—1979美丽人物:邓丽君

  邓丽君的出现可以说是物极必反的结果。虽然样板戏中的女人(方海珍、江水英等)成了当时审美标准无可替借的正统典范,但邓丽君的“靡靡之音”,让多少青年甘愿冒“品德败坏”之骂名而四下传唱。

  还没有人知道她的容貌其实和她的曼歌一样的甜,仅仅从她的歌声中,他们感叹什么叫做女人。对于那个年代的中国人而言,她的歌声里所流露出来的小家碧玉式的温润、柔美、柔情蜜意,具有摧毁的力量。

  进入21世纪以后,她的歌再一次在华人世界兴起,当然是跟人们的怀旧心理有关,毕竟是七零年代,大陆娱乐开禁后最亲切、清新的声音。当年的流行成为今天的辉煌,当年的“靡靡之音”成为今天的经典,邓丽君在歌坛上造就了一个神话。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论坛元老 超级版主 耕耘奖章 DIY能手奖章

发表于 2021-11-18 17:13:38 |显示全部楼层
千古绝唱-邓丽君古词专辑《淡淡幽情》(上)  


古词专辑《淡淡幽情》是邓丽君个人演艺事业处于颠峰时期的经典之作。于1983年面世至今已近二十年,岁月的滚滚红尘未能遮掩她美丽的光华...


  《淡淡幽情》于1983年面世至今已近二十年,岁月的滚滚红尘未能遮掩她美丽的光华,反而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愈显出非凡的魅力。这是继前年将其从普通cd升级后,在最近不惜昂贵的成本,动用极其尖端的第二代xrcd科技对其原来的模拟录音进行脱模,制出的音质更为完美的第三代cd。

  《淡淡幽情》是邓丽君个人演艺事业处于颠峰时期的经典之作,也是她亲身参与策划的第一张唱片。与其它专辑不同,这张碟中的十二首歌均选自宋词名作,是经过了上千年历史检验的文学精品,配上现代流行音乐后,由邓丽君用她与生俱来的幽幽情怀唱出来,典雅、庄重又温柔、多情,颇具唐宋风范。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一张最具邓氏特色的专辑,充分彰显出邓丽君情歌演唱的绝代才情和旷世才华,碟中的歌曲除了《但愿人长久》这首较为中性的歌有歌星能够翻唱外,迄今尚无人敢于尝试其它歌曲,因为任何翻唱都将会因为破坏了邓丽君最恰切的演绎和独具的天韵而变得俗不忍听。

  多年来,这张唱片一直被发烧友们作为完美人声的试音碟。从音效上看,整张碟以人声为主,配乐的音量较低,乐队的位置也明显靠后,《独上西楼》出场时的的清唱如真似幻,具有极好的表现力和空间感,歌者的身高、姿势和口型仿佛历历在目;人声如水晶般纯净,音色如温暖清丽;配乐方面亦表现不俗,民乐和管弦伴奏音质平滑有光泽,那两段不疾不徐富有节奏的梆子声带有清亮的回音,使你几乎能“看”到周围空气的流动——即便是在普通的器材上播放亦能感觉到,可见录音效果之好。尤其是当你想到这张唱片从作词到作曲、演唱,前后经历了上千年的时间,凝聚着十几代文艺人杰的超卓才华时,会更加感到她的珍贵!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电影中国|老电影与音响 ( 陕ICP备12000739号-1 )

GMT+8, 2024-3-29 18:59 , Processed in 0.039454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电影中国 | 老电影与音响 X2

© 2001-2017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