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中国|老电影与音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43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CCTV6高清频道修复版老电影《茶馆》(1982)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活跃会员 宣传达人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7-21 10:01:1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庆中华 于 2021-2-6 07:55 编辑

   
       《茶馆》是作家老舍的代表作之一,写于1957年,发表于同年七月《收获》杂志上。《茶馆》描写中国历史上几个不同时期人们的生活,从戊戌变法直到民国,历时近半个世纪。而贯穿其中的线索是北京裕泰茶馆,一个茶馆的兴衰变化和不同的喝茶的人的生活遭遇,深刻地反映了社会和时代的特点。1982年,《茶馆》由舞台戏剧搬上了电影屏幕,并成为了中国电影史上的百年经典。《茶馆》作为一个电影或是戏剧艺术作品,之所以能够获得观众深深的喜爱,经久不衰,电影《茶馆》是真正的艺术佳品,它荣获82年金鸡奖最佳影片,当之无愧。
【中文片名】茶馆
【原       著】老舍
【导       演】谢添
【编       剧】老舍
【主       演】于是之
                    郑榕
                    蓝天野   
                    童超
                    胡宗温
                    程中
                    英若诚
                    黄宗洛
                    童弟
                    李大千
                    林连昆
                    李源
                    牛星丽
                    李翔
                    张瞳
                    任宝贤
                    尚丽娟
                    米铁增
                    田春奎
                    冯增祥
                    雷飞
                    林东升
                    孟瑾
                    吴淑昆
                    孙峻峰
                    平原
                    金昭
                    曹世骧
                    谭宗尧
                    王大年
                    王淑华
                    张华
                    丁海涛
                    董行佶
【类       型】剧情
【地       区】中国大陆
【年       代】1982年
【片       长】01:56:33
【音       轨】国语2.0   
【文件大小】3.53GB                              
【文件格式】mkv
【画面尺寸】1080x720
【制片公司】北京电影制片厂
【影片评价】
       酝酿多年,为广大影剧界人士所关注的影片《茶馆》,由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完成;这部影片确实同导演谢添所说的那样:它是一个“新片种”,既不是舞台纪录片,亦非一般艺术片,更不应笼统地称为故事片。原因大概就在于影片导演在严格保留《茶馆》舞台精华的同时,较好地运用了电影的特有手段。它以镜头引导观众去对《茶馆》主要人物的传神表演和重要细节加以过细观察。它在融合话剧、电影两大艺术特性的努力中,取得了成就。
       老舍先生的名著《茶馆》虽然通篇妙语如珠,十分诙谐风趣,但其主题严肃,结构极其严谨。这是一部为三个时代(清朝、民初、国民党统治)送葬的剧作,它为旧社会唱出一阕怆凉的挽歌。自然,为垂死者唱挽歌和迎接新生儿的降生是同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
       《茶馆》在反映了三代反动统治的继承性的同时,也暗示了以康大力为代表的青年一代革命者必将取得胜利,人们有理由寄希望于这些迎接黎明的人,这是《茶馆》原作者的苦心所在。而影片《茶馆》在体现原著精神的时候,以生动的银幕形象,显示了一个人生真理:对待生活,斗争比妥协(逆来顺受)有出路;“改良”是一条死胡同,革命则意味着通向阳关大道。《茶馆》主人公、“裕泰”的掌柜王利发(于是之饰)的生活道路,就为这条真理作了注释。
       老舍先生笔下的裕泰茶馆是浓缩了的旧社会,通过这个不大的横断面,人们可以看到那早已逝去的三个时代里的芸芸众生的种种活动:他们或浑浑噩噩,蝇营狗苟,为名为利,为非作歹;他们或忧国忧民,心怀大志,以挽救民族危亡为理想,但又找错了出路与方向;也有人明哲保身,但求苟活,却在严酷的社会现实面前碰得鼻青脸肿。而更加引起人们同情的则是子继父业的茶馆老板王利发,他为求举家温饱,在时代的变迁后面亦步亦趋,紧跟不舍。他怀着心中的郁悒,时刻对顾客和大大小小的权势者唯唯诺诺,笑脸相迎。到头来,这位处处妥协的聪明人和“骨子里的老实人”,却弄得走投无路,不得不在他潦倒的暮年悬梁自尽……无须多加引申,王掌柜的一生所给人的启示,已经远远超越了他个人命运的范围。
       谢添在当年著名话剧导演焦菊隐先生精心构思的那场“三老自奠撒纸钱”的基础上,巧妙地安排了王利发、常四爷和“实业救国”论者秦二爷三位老者的忆旧与“总结性”的对话。除去舞台剧原有的警句外,当纸钱在阴暗的空间飞舞,当“抬杠”的号子声和低沉悲凉的丧乐交织在一起时,人们随着摄影机俯瞰,三位垂垂老迈的不同人物踉跄行走在茶馆厅堂,心中不禁升起一种悲凄之感。就这一场景而言,影片《茶馆》带给观众的遐思,应大于舞台剧。
       影片中“北京人艺”灿烂群星的表演十分出色:王利发(于是之饰)、常四爷(郑榕饰)、秦二爷(蓝天野饰)、松二爷(黄宗洛饰)和两代刘麻子(英若诚饰)和扮演者在表演上支付的心血是没有白费的。
       人们通过他们刻画、塑造的人物形象,又能深刻地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气氛,特有的风习以及角色灵魂深处的颤音。“精明,有些自私,而心眼不坏”的王利发掌柜,经过于是之的再现,其性格、气质、语言习惯,使人拍案叫绝。他那生动、精确、真实可信的表演技巧,丰富了角色,挖掘了作家留在纸后的潜台词,使其韵味无穷,耐人咀嚼。自然,限于演员的年龄和形体的变化,王利发的青年时代不及中年,而中年又略逊于晚年。但作为一位年过半百,在话剧舞台驰骋达三分之一世纪的老演员,于是之在影片《茶馆》中取得的成就,无疑高于他过去奉献于广大观众之前的程疯子(《龙须沟》)和余永泽(《青春之歌》)。
       郑榕同志塑造的硬汉子、爱国心切的常四爷,在三个时代中的性格被勾勒得线条清晰、棱角分明。那种正气在胸、铁骨铮铮的劲头,感人至深。蓝天野以光彩夺目的台风,在“第一幕”戊戌年间出场,俨然一位倨傲不凡的“浊世佳公子”。但到“第三幕”(抗日战争胜利后)他拖着羸弱、疲惫的步子走进老裕泰茶馆时,那眼神、那语气,那身躯姿态,早已判若两人了。这位家财万贯、矢志搞“实业救国”的民族资产者,早已被日寇、国民党和“四大家族”压得奄奄一息。当年那个目光炯炯,神采飞扬,不可一世的秦仲义,而今安在哉?!作为“人贩子”的两代刘麻子,是个不齿于正派人物的社会渣滓,但,他和那些唐铁嘴、二德子、“灰大褂”之类的家伙一样,除去起到渲染时代、烘托气氛的作用外,还和贯串全剧中另外一个重要人物——被出卖的贫农之女康顺子(程中、胡宗温饰)形成纠葛,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典型。英若诚在精确显示两代刘麻子肮脏的灵魂,以及这类人物丑恶的嘴脸方面,作了很大的努力。
       影片《茶馆》中的音乐(彭修文作曲、指挥)和音响,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它不仅一般性地辅助了作品的主题,强化了主人公王利发的感情潮汐的感染力,还成功地渲染了环境气氛,反映了昔日北京的市声。


【所获奖项】
       该片获1983年第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特别奖,文化部1982年优秀影片奖特别奖。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1

宣传达人 优秀版主勋章 论坛纪念章 器材收藏奖章 文献收藏奖章 老电影高手奖章

沙发
发表于 2017-7-24 07:50:45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1

宣传达人 优秀版主勋章 论坛纪念章 器材收藏奖章 文献收藏奖章 老电影高手奖章

板凳
发表于 2017-12-28 09:44:58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电影中国|老电影与音响 ( 陕ICP备12000739号-1 )

GMT+8, 2024-5-15 21:20 , Processed in 0.023085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电影中国 | 老电影与音响 X2

© 2001-2017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