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中国|老电影与音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939|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电影的记忆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4-26 00:14:27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刘仲元 于 2015-4-26 00:14 编辑

刘仲元

在现代视听设备广泛普及的今天,露天电影似乎被人们推到遗忘的角落。然而,对我来说,农村的露天电影却是铭刻在心中永恒记忆。一种特殊的感情伴随了我的一生。

  记得儿时第一次看电影是跟随母亲在离家一华里远的中明庄村。当时发现放映机上架着个“鸭嘴灯”,两个圆盘在转动,白色幕布上出现活动的人物和景观。换片时银幕上现出一只鸽子刁着信封,两个“换片”大字美观夺目。这惊奇而神秘的场景至今历历在目,激动不已。随之而来的是困惑、向往。

1960年冬天的一个晚上,就读于河北静海中学的哥哥周日回家,在昏暗的油灯下我们没有太多的娱乐活动,早早地钻进了被窝里讲故事,述见闻。哥哥问我长大了想干什么,我爽口回答道:“想放电影”。哥哥说,“放电影不难,初中毕业就行”。没想到就从这一刻拟定了我的终生。

1964年,逃避水灾还乡。在新盖房子的白色墙壁上,我用玻璃片拓着小人书画出多种图像,用手电筒放映在墙上,引来村里众多人观看。距离我村两华里的靳庄子村、前双柳树村、四华里的大丰堆村是我们常看电影的地方。每每看完一场电影,沉浸在影片故事情节之中达数日之久。一部抗美援朝战斗片《奇袭》整整看了十遍。

随着年龄的增长,看电影的重点由影片故事内容转移到看电影放映的技术过程。为此,一听说哪村今天放映电影,我就得早早到达。为的是看放映人员挂银幕、架机器、对光、上片的操作。正式放映时那就更不离开放映机半步。30分钟一盘的影片觉得瞬时就完。一次我竟然提醒了放映员的误操作。电影进入尾声人们都纷纷散场,我却不然,非要等到放映人员把机器装好,把银幕拆下才肯离去。

    那时没有电影科普书籍,没有业内人员的介绍,对一个农村少年来说要解开电影放映技术之谜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电影放映过程中,我看到影片在片门徐徐而过,得知活动的图像是从这里通过镜头投射到银幕上的。而声音是从何而来的呢?莫非是接收的广播电台信号?放映人员和电台订好开始的时间?不对!它们的同步时间不可能有这么准,连发音的口形都丝毫不差?而且中途还有换片的时间。奥妙一定在影片上!

一个夏日的中午我仰面躺在炕上,突然发现用废书纸粘糊的屋顶上有几个大号标题字“电影活动原理”。我猛地起身,登高一看果然不错。马上找来小刀,小心翼翼地把这张纸刻了下来。原来那是中学物理课本的一页。一时间如获至宝,不知反复看了多少遍。从而得知,影片是以每秒24格的静止图像组成的,以间歇运动通过片门,形成了活动的画面。其声音是用光学原理记录在影片一侧的声带,通过光电管还原到扩音机,再由扬声器发出声音。

从此,我如同走进一个崭新的世界,对电影更加痴迷。上学的课本上,房屋的墙壁上,随处可见到我写的“电影广告”,画的“放映场景”。凡是和电影有关的物、事、包括“电影”二字都颇感兴趣。在家里、在学校,只要拿起笔首先写的就是“电影”或是“影片名称”、或是“某某电影制片厂”。找词偷空去县城,为的是看电影院门口的画报、电影广告。独自一人徘徊在县电影队门口,纠结多时却想不出进门的理由。只好像侦探一般“窥视”放映人员工作,“窃听”放映人员对话,一时成了我最高享受。


不知是命运的安排还是机会的巧合,在我高中毕业的那年,公社成立了不到一年的电影队中有一人因参军离职。受学校推荐,我真的当了一名电影放映员。一个月的技术培训,拿到了初级放映员实习证件后,和韩风山师傅在于庄子村放映的第一场电影是革命现代京剧《沙家浜》。从此,开始了我梦寐以求的电影放映生涯。

一辆自行车,一部放映机,一个被褥卷,走遍了全公社的每一条羊肠小道,穿过了20个村庄的大街小巷。根治海河的工地,民兵训练的靶场,都是我们挂银幕放电影的好地方。

那火热的激情,旺盛的精力,使得每年的放映场次不少于300场,最多的是那部《侦察兵》,一个晚上就辗转三个村庄。《渡江侦察记》全部台词熟背流畅。最兴奋的一次是在高家庄,近两千多人把一个8.75的银幕围的水泄不通。一首《红星照我去战斗》插曲带动了全场观众的热情歌唱。

电影放映过程并不是复杂的技术,而操作熟练却是观众所期待的。因为换片的操作时间永远也满足不了观众的迫切心里,力争以最快的速度,最准确的操作完成换片,是初始放映人员最紧张的时刻。排除故障更是检验放映人员业务素质和心里素质的关键一环。“放映当中没有声,喇叭电源激励灯”。这一常见的故障和有规律的排除方法,却曾使我在严寒的夜晚大汗淋淋。

在农村生活水平还不太宽裕的年代,烙大饼、炒鸡蛋就成了对我们放映人员的上等款待。当然,白开水泡大饼的美餐照样津津有味。碰上驻有“拖拉机、机井队”的村庄,我们就可蹭饭沾光,吃上两顿开荤的大餐。

流动放映的基本规律是一日一村,赶上换片的日子也可在一村连放两天。所以,频繁的搬家使得住宿条件无法保障。因地制宜,因陋就简的住宿就成了放映员的一大特征。在脚地上,办公桌上,饲养棚里都曾经酣睡梦香。当然,最多的时候还是在农家或大队部的土炕上,有的像热锅、有的如冰床、还有的跳蚤横行蚊虫虐狂。夜半临墓地魂魄虚惊,峭壁过单骑冒充义勇。用今天的视角来看确实是个苦差事,然而,这些和放映电影混在一起,那就是不肖一顾乐在其中。

19759月,县里一次社会招工,在公社大院就职的人当然是个先决条件。但是,对于我来说既是喜也是忧。喜的是可以转为正式职工;忧的是,可能要失去这份喜爱的工作。又是这么巧,县科委(当时叫县革命委员会科技组,后又恢复科协)因为开展科普宣传需要一名科教电影放映员,我又被选中。虽然电影放映不是唯一的任务,还要兼职其他科普工作,但它在我心中是首要的工作。放映影片内容由故事片为主,转移到科教片、纪录片为主。对口、对路、对时放映,是科教影片放映的基本原则。于是,县电影公司的片源时常难以满足科普工作需要,去天津市科协科教电影站取片成了新增的供片渠道。由静海县城到市里五毛钱的公交车费当然廉价的很,但是,从电影站到汽车站、从汽车站到县科协机关这加起来不过四华里的路却叫我汗流加背。因为每次取片一般两桶,每桶大约在三十多斤,这七十来斤的影片分两只手提起,一气小跑也超不过200米远。没有个四歇五歇的暂停就别想到达目的地。

35毫米放映机器全套设备共10件,按要求是3名放映人员,而我的这台机器从来没有见过第二个放映人员。在一次地震会议上,临时倒片即时放映,使得我这个已有十年放映工龄的人员似乎又回到当初的紧张状态。至今感到后怕的是1983年秋天的一个夜晚,在东双塘村放映后回家,漆黑的途中被公路上修车的一摞砖块创倒摔进沟壑,趴在地上抬头触及的紫穗槐锐利竖根让我不寒而栗。然而,是电影的魅力战胜了一切困难险阻,它没有使我退缩,更没有因为苦、累、险而降低放映场次。

8.75毫米电影,到16毫米电影,又到35毫米电影。从故事片、戏曲片,到纪录片、科教片。直到今天对放映电影的兴趣依然不减当年。

目前,露天电影虽然有些远离了我们,但是“梦归故里”的喜悦常常使我回味无穷。每次下乡来到村部的宽敞院落、看到村头的平坦空间,我都在暗暗地“布置放映场地”。是电影在每时每刻充斥着大脑空间。为此,我现在依然保留着当年用过的电影放映设备。并购买到自己从小喜欢的乌克兰式FL-16型有声电影机以及我曾经使用过的其它规格放映机共10台。购买故事片、纪录片、科教片百余部。放映胶片老电影又成了每天离不开的活动。这些有着深厚感情的机器和影片给我的生活又增添了无穷乐趣。看到它,就似乎回到了那个火热的年代。力争还原当年的放映场景,回味已故的激情岁月,是退休后精神生活的最高追求。到农村、到社区、到军营义务放映,重新走一下当年的放映路也是力所能及的打算。与有情者共享,和爱好者同乐。弘扬革命英雄主义,传递社会正能量,也是老电影传承光大的意义所在。

从想往电影,到从事电影,再回顾电影。是电影放映成就了我的事业。是电影放映充实了我的一生。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1 反对反对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1

16#
发表于 2015-5-15 23:51:07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15#
发表于 2015-5-15 05:38:32 |只看该作者
感谢各位同行的关注,农村流动放映员有着讲不完的故事,更有无穷的乐趣。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1

14#
发表于 2015-5-14 16:18:17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深有同感!我当放映员时条件虽没楼主那样,但有些场景是相同的。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3Rank: 3

热心会员 论坛纪念章

13#
发表于 2015-5-3 13:28:29 |只看该作者
好文章!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优秀版主勋章 论坛纪念章 器材收藏奖章 DIY能手奖章

12#
发表于 2015-4-28 13:43:37 |只看该作者
老刘文笔流畅的记述了他酸甜苦辣兼具的大半生,但最终还是喜悦,干了他喜爱的这一行!盛赞!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1

11#
发表于 2015-4-27 23:06:17 |只看该作者
赞一个!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论坛元老 超级版主 耕耘奖章 器材收藏奖章

10#
发表于 2015-4-27 23:00:59 |只看该作者
赞一个!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1

优秀版主勋章 论坛纪念章 活跃奖章

9#
发表于 2015-4-27 22:48:30 |只看该作者
好文笔!有不同的经历,更有同样的感受,尤其是现在。老刘我的老大哥,从他 的文章里能看出他对放电影工作的挚爱,能感觉出他当年对事业的追求,今天,远去的老电影成了记忆,而老刘大哥在他有限的活动空间里为我们锁定时空,让老电影永远伴随在我们这些热爱电影事业的人身边。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1

8#
发表于 2015-4-26 22:11:07 |只看该作者
写的非常发,赞一个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电影中国|老电影与音响 ( 陕ICP备12000739号-1 )

GMT+8, 2025-1-11 05:43 , Processed in 0.023515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电影中国 | 老电影与音响 X2

© 2001-2017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