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中国|老电影与音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2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博文:大型音乐舞蹈《东方红》幕后花絮 作者:和梦一起飞(3) [复制链接]

Rank: 3Rank: 3

论坛纪念章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7-3 00:11:08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1964年10月16日下午,周恩来陪同毛泽东主席接见参加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创作的全体人员时,一一将近300人的主要创作人员介绍给毛泽东,毛泽东操着浓重的湖南口音道:“总理,你好很(厉害)啊!” 一百多台幻灯机拼成“长江、黄河”
《东方红》中的舞台美术设计,在当时采用了国内最先进的投影技术。因为人民大会堂的舞台太大,台宽28米,高18米,舞台的深度又浅,幻灯离天幕的距离又近,场景变换又要求迅速,最后经总理批示从上海借来全国著名的制灯专家蒋祖泉,他使用上海大歌舞《在毛泽东的旗帜下高歌猛进》的舞美设计经验,用幻灯片投影打到天幕上。剧中的背景天幕表现的壮阔的“长江、黄河”,就是靠事先绘好的许多幻灯片和十几台幻灯机,每台只照一个区域,拼接形成的一个大背景。《东方红》舞台版内容有多少? 1964年演出的《东方红》舞台版共分8场:《东方的曙光》、《星火燎原》、《万水千山》、《抗日的烽火》、《埋葬蒋家王朝》、《中国人民站起来》、《祖国在前进》、《世界在前进》。全部史诗由具有代表性的革命歌曲30多首和20多个舞蹈组成,新创作了《井冈山》、《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等10首歌曲,其中包括舞蹈、歌舞、表演唱和大合唱35个,革命歌曲39首,还穿插了18段朗诵,不同的场景表现33个。
实际上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产生、创作和获得的效果并不是偶然的一蹴而就形成的,她是新中国各种文艺创作形式的多年积淀和薄发,说得具体点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成功,正如周恩来总理所总结的:“是在1961年8月1日公演(首演)的。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文工团集体创作并演出的《革命历史歌曲表演唱》和由此而衍生的1964年由上海和华东数省文艺工作者创作并演出的《在毛泽东的旗帜下高歌猛进》这两个大型歌舞的基础上创作排演出来的。” 1960年,空军司令刘亚楼上将随总参谋长罗瑞卿大将组成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代表团出访朝鲜。出访期间,朝方因地制宜,“别出心裁”地在一个大机库里盛情招待并演出了一场大型歌舞《三千里江山》。大歌舞由朝鲜战争年代的歌曲和舞蹈编创而成,演员包括朝鲜人民军将士3000多人,气势磅礴壮观,给素有能歌善舞之称的儒将刘亚楼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归国途中路过沈阳,刘亚楼看了沈阳军区招待的一场晚会,晚会上演唱了四首革命历史歌曲。节目触发了他对革命战争年代的往事追怀,他想:“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武装斗争二十多年,各个根据地和解放区的人民曾创作出了一大批深受军民喜爱的革命历史斗争歌曲,并且也很流传,如果把这些革命历史歌曲汇集演出,哪该有多好啊!”况且当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党中央和解放军总政治部曾多次发出号召:在全国范围内大力进行革命传统教育,鼓励广大文艺工作者多多创作充满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昂扬革命精神的文艺作品,去鼓舞全国人民和全军指战员的斗志,去争取国民经济的根本好转。倘若这些歌曲能够演唱,对于鼓舞全国人民的士气,大有裨益。当年的下半年,刘亚楼在杭州开会时,就把演唱革命历史歌曲的任务,交给了空军政治部文工团总团副团长张双虎。张双虎回团里一汇报,总团党委立即决定:放下所有工作,集中力量唱好革命历史歌曲,并指定由总团副团长牛畅负责具体工作。空政文工团之所以雷厉风行地执行刘亚楼的指示,这里还有一段“历史小插曲”:1959年6月1日,在第二届全军文艺汇演的开幕式上的第一个节目就是:全军百名老将军合唱团演唱的革命历史歌曲大合唱,当时在全国军民中都传为佳话。然而也就在这次汇演上,空军的获奖作品最少,刘亚楼因此对空政文工团党委提出了严厉批评,并指出:“帅有问题”。这次领命后,全团上下铆足了劲,要打一场漂亮的翻身战。团里依据线索得知随罗总长、刘司令同去朝鲜的还有总政歌舞团,就马上派人去“总政”要来一张节目单,一看上面写着: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三千里江山》,单目有歌有舞。这样大家统一了思想,下决心创作一台以革命历史歌曲为主的大歌舞。原则确定后,1960年底,团里迅速派出以词曲作家张士燮、朱正本、姚学诚、陈杰等为主的采风创作小组,赴江西等革命老区搜集整理革命历史歌曲。张士燮一行人风尘仆仆地先后深入井冈山、吉安、永新、安福和南昌等地,搜集到许多民风淳厚的革命历史歌曲。在茨坪敬老院里,老红军战士李新珠情不自禁地唱起了《工农兵联合起来》;井冈山革命老人“赖妈妈”赖发秀,十分准确地唱出了《送郎当红军》;1960年2月,张士燮等人恰好在九江市观看了江西省民间文艺汇演——吉安地区演唱的一首送别红军的歌曲,它的曲调非常口语化,唱词中夹杂不少俚语、方言,唱半拍,停半拍,旋律婉转优美,充分表达了老区人民送别亲人的心情,此歌就是当时经张士燮、朱正本等连夜笔录出基调后整理推出,历经40年经久不衰的赣南民歌——《十送红军》。除了搜集整理革命历史歌曲,他们还把1959年第二届全军文艺汇演中空军创作的《葵花舞》、成都军区根据油画创作的《飞夺泸定桥》、1961年广州军区战士歌舞团根据著名军旅雕塑作品创作的双人舞《艰苦岁月》等作品,进行了加工创作。后来这些歌曲和舞蹈有13处之多经过修改、提炼和加工,放进了1964年创作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所以,后来文艺界有不少知晓《革命历史歌曲表演唱》创作由来的专家认为:1961年创作的《革命历史歌曲表演唱》,是1964年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前创篇;1984年创作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中国革命之歌》,是《东方红》的后续篇。 1961年建军节前夕,经过空政全团上下的艰苦努力,《革命历史歌曲表演唱》终于披挂出炉。当时在《人民日报》、《北京日报》等首都报纸上刊登了显著海报和消息,不过,当时的剧名不姓《革命历史歌曲表演唱》,而名曰大歌舞《光辉的历程》。说起这个大歌舞《光辉的历程》的前后更名,还着实让空政党委煞费苦心。之前,大歌舞还有一个名字叫《狂飙曲》,其中“狂飙”二字出自毛泽东的1930年创作的词《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中的最后两句“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飙为我从天落”,在报送刘亚楼之前嫌太抽象给否定了。临近公演,刘亚楼司令发现:“自己让空政文工团唱的革命历史歌曲,什么时候叫你们改大歌舞了?”其前,总参谋长罗瑞卿听说空政在排一个300人的大歌舞,就说:“什么大歌舞?人家朝鲜一台大歌舞弄了3000人,你们有多少?出什么风头!回去告诉你们刘司令,叫他不要搞了!”彭真也说:“四不像,非驴非马。”空政文工团领导在向刘亚楼汇报时,刘亚楼一听总长的意见就火了,说:“谁叫你们搞的,你们懂得什么光辉的历程?”说罢一甩手,扬长而去······
同去的空军政治部主任王静敏、总团副团长牛畅、董琚,歌舞团团长汪洋面面相觑,好半天,谁都没吭声······牛畅说:“王主任,你看怎么办?我们实际上是个表演唱,也叫大活报,我看不如改个名,干脆就叫《革命历史歌曲表演唱》吧。”王静敏说:“那报纸怎么办?海报都登出去了。”
“改!全部改过来!”
牛畅一咬牙说。当晚,团里四处派人,找报社,去印刷厂,说了一大堆好话,花了不少冤枉钱,总算将报纸上的海报和演出节目单全改了过来。
1961年8月1日,《革命历史歌曲表演唱》在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首演,后移至民族文化宫演出,在京演出8天观众达22000多人,好评如潮,后又招待演出多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反复播放,电台还组织教唱。周恩来、叶剑英、聂荣臻、林彪、罗荣桓、罗瑞卿、刘亚楼、彭真等先后观看了演出。罗瑞卿看后上台,一反常态地对演员说:“你们乱给我讲吗!什么大歌舞,明明是歌剧吗!”刘亚楼自然脸上有光,高兴地说:“你们改的挺好的,我叫你们唱歌,你们举一反三,做对了!我们空军常委请大家吃饭,祝贺演出成功。”
《革命历史歌曲表演唱》9场16景,共演唱了约46首歌曲,其中很多是广为传唱的经典之作,如:《国际歌》、《西江月·井冈山》、《八月桂化遍地开》、《十送红军》、《忆秦蛾·娄山关》、《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七律·长征》、《松花江上》、《抗日军政大学校歌》、《义勇军进行曲》、《游击队之歌》、《咱们的领袖毛泽东》、《南泥湾》、《东方红》等等。在表现处理上,并不是简单的大合唱,有诗、有舞、有人物、有情节、有舞蹈、有演唱;在舞美设计上,采用了当时最新舞美技术——翻拍机制作舞台幻灯投影技术,后来广泛应用于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和“样板戏”舞台和电影的创作当中。《革命历史歌曲表演唱》形象生动地再现了革命的光辉历程,赞颂了伟大的革命斗志。后为了加大普及宣传的受众面,让更多的人看到《革命历史歌曲表演唱》,1962年5月26日,时任国防部长的林彪亲自批示命令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将其拍摄成彩色舞台艺术片在全国公映。陈毅慧眼推荐“上海大歌舞”1963年,陈毅元帅陪同几内亚总统塞古尔访问上海期间,正值上海举行当年的“上海之春”音乐会。陈毅元帅在陪同塞古尔总统观看《亚非拉》专场时,塞古尔百感交际,流下了激动的泪花,深情地对陈老总说:“法国侵略者统治我们这么多年,他们的乐队从没有演奏过我们的音乐,今天中国人做到了,我非常感动······”事后,陈老总郑重地对具体主管上海宣传文化工作的领导和“上海之春”的主要筹备者之一孟波说:“你的音乐,帮助了我们的外交工作。”翌年5月23日,为迎接建国15周年,上海市第五届“上海之春”音乐会开幕。“上海之春”音乐会实际上是上海市文化局局长孟波同志倡议举办的,主要是为了鼓励上海市的音乐舞蹈创作表演和理论探索,从1960年以来每年组织一次,其前已连续举办过四届。1964年举办的“上海之春”,规模更加庞大,演出规模由上海和华东数省文艺工作者联袂出演,应邀参加演出的华东地区演出团体有: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安徽、山东六省的文艺演出团体和济南、南京、福州部队的三个歌舞团。演出的节目内容多以新创作的歌颂党、歌颂社会主义,反映当时阶级斗争、生产斗争、科学实验三大革命运动的中小型作品为主。音乐和表演形式丰富多彩,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有合唱《黄浦江号子》、队列歌曲齐唱《南京路上好八连》、组歌《沿着雷锋的道路前进》;管弦乐《钢花放怒》、《起来,被压迫的人们》、民乐合奏《非洲在战斗》;歌舞《一代新人》、小型芭蕾舞《白毛女》(芭蕾舞剧《白毛女》的雏型);八场歌舞《东海前哨之歌》等等。 5月23日晚,在“上海之春”音乐会的开幕式上,在著名的万人文化广场,由上海和华东数省专业和业余音乐舞蹈工作者三千多人演出的歌舞晚会——大型歌舞《在毛泽东的旗帜下高歌猛进》,充满了革命激情,气势恢宏壮观,其中专业乐手就有几百人,还动用了市、区文化宫、馆的业余演员。据当时的报章报道:这台歌舞是一年来,上海音舞工作者在革命化、民族化、群众化方面取得的辉煌成绩的一次大检阅,也是上海音乐舞蹈界贯彻党的文艺为工农兵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一次集中表现。另外上海的主管领导把“上海之春”音乐会的开幕式选在毛泽东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的纪念日举行,看得出意义非常深远。大型歌舞《在毛泽东的旗帜下高歌猛进》,实际上是借鉴1961年空军总政治部文工团的《革命历史歌曲表演唱》的经验基础上,创作发展而来。这部充满革命激情的大型歌舞以艺术的形式表现了中国革命的斗争历史和建国后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其进程和时间跨度一直写到“ ”,“人民公社”这样规模的大歌舞,在上海乃至全国也是第一次。整个歌舞除序幕外共分八场,由:《东方的曙光》、《井冈山上红旗飘扬》、《走上抗日救国之路》、《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东方红》、《社会主义好》、《三面红旗迎风飘》、《在毛泽东的旗帜下高歌猛进》组成,可见那时的歌颂毛主席的主观意识有多么强。音乐全部由各个革命历史时期以及解放以来的一些优秀革命歌曲串构,表现形式用合唱、齐唱,或用独唱、小组唱、表演唱,并用朗诵或乐队演奏连接起来,从而构成一首气派豪迈、鼓舞人心的宏篇史诗······
6月18日晚,陈老总陪同坦桑尼亚总统卡瓦瓦观看了大歌舞的重演。在演到第一场《东方的曙光》中《扬子江码头工人》时,陈老总心想:“北京正在酝酿建国15周年的晚会,上海这台晚会不错,应该可以推荐上去。其后,他指示上海有关部门:“歌舞班子不要散,我请总理来看一次。”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热心奖章 优秀版主勋章 论坛纪念章 文笔秀才

沙发
发表于 2014-7-15 08:48:01 |只看该作者
辛苦了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电影中国|老电影与音响 ( 陕ICP备12000739号-1 )

GMT+8, 2025-1-25 23:01 , Processed in 0.021182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电影中国 | 老电影与音响 X2

© 2001-2017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