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中国|老电影与音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2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一位六十年代生人记忆中的电影(2)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活跃会员 宣传达人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4-27 16:03:3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二、文革后恢复上映的老电影



“四人帮”垮台后,老电影逐步被解放出来。我记得第一批有《红色娘子军》、《洪湖赤卫队》、《天山上的红花》等。 祝希娟和王心刚加上陈强主演的《红色娘子军》,是第一届电影百花奖的获奖影片,祝希娟火辣辣的眼睛演活了一个苦大仇深的女青年,成为第一个百花奖的最佳女演员奖的得主。文革后,谢晋又请她主演了《啊,摇篮》,她也就这两部电影给我留下了印象。

  虽然被解放出来的电影陆续增多,但基本上都是每片必看,有很多电影给我留下了美好印象。张平主演的《钢铁战士》,确实体现了铮铮硬骨,所以他被评为文革前的22大明星也是当之无愧。《钢铁战士》还有演小战士的孙羽,也挺不错,后来他做了导演,拍了著名的《人到中年》;胡朋演的母亲也不愧是演老大娘的专业户。

 说到母亲形象,曲云在《苦菜花》演的娟子妈可能要算最好的母亲形象之一,母亲是电影《苦菜花》中绝对的主角。 包括杨雅琴演的娟子、袁霞演的嫂子,与母亲相比,只能是配角了。但这两个女演员也演了一些让人能记住的角色。袁霞演《永不消失的电波》的妻子,好像文革后还在南斯拉夫的什么电影节上得过最佳女演员奖。

孙道临、张瑞芳、黄宗英、王丹凤联袂主演的《家》,按现在的时髦,就应称为明星版,真是珠连璧合,交相辉映,把巴金的名著演绎得登峰造极。用了这么多形容词,大家可能已感觉到了,老一辈的男明星中,我确实最喜欢孙道临,从解放前的《乌鸦与麻雀》到《永不消失的电波》、《不夜城》、《革命家庭》,还有由他与上官云珠和谢芳共同主演的《早春二月》真应算得上中国电影的经典。

 上官云珠我觉得要算老一辈女演员中演出最能打动人的一个,就让你要同情她演的角色,如《乌鸦与麻雀》中受坏人欺负的老师夫人,《早春二月》的寡妇。可以看得出,这时候我喜欢的电影,已由小时候的战斗片,逐步转向了描写人的感情的情感片了。

 赵丹作为文革前的第一号明星,他演的《烈火中永生》、《林则徐》、《聂耳》、《李时珍》还有《马路天使》都挺不错,他比孙道临演戏的路子要宽一些,孙道临演文儒的角色更出彩一些。白杨在《祝福》中演的祥林嫂,一定会让人记住的。秦怡能让人记得的是主演了《女篮五号》,这是著名导演谢晋的成名作的,刘琼演男教练也很帅。王丹凤让人记住了一部《女理发师》,还有《桃花扇》中的李香君。于蓝在《烈火中永生》中演的江姐、还有《翠岗红旗》、《革命家庭》中演的革命母亲,都让人留在了脑海。

 可能大家不一定记得一部电影叫《血碑》,是由老演员魏鹤龄主演的,说的是受苦人在解放前为了讨公道,打官司,最后倾家荡产,只有刻碑铭记的悲惨故事,是我认为中国最催泪的电影之一。里面演展览馆的解说员的是曹雷,她还与冯喆主演了《金沙江畔》,是写红军长征的。曹雷后来主要在上海电影译制厂配音。冯喆最好的电影,要算《桃花扇》,当然《南征北战》的高营长也不错。

在还没看到电影《刘三姐》之前,就看过电影连环画,是在租书店看的,花一分钱或二分钱可看一本,对黄婉秋演的刘三姐就很喜欢。电影还没放到我们那里,就等来了演歌剧的,就争得父母同意去看了一场,我还记得由于停电,到很晚才演,确实觉得里面的歌曲很好听。后来终于盼来了电影,黄婉秋确实演活了一个村姑,但歌曲好象不是她唱的。黄婉秋就演了一个刘三姐,就让人永远记住了。

 我记得《五朵金花》是在一个中午去看的,由于怕上学迟到,还没看到阿鹏最后找到金花,就只有匆忙离开影院跑到学校,而这时我已在读高中了。想想现在的孩子们读高中的紧张程度,真得为我们庆幸。我记得母亲还说,要看,就该看完嘛。也许是因为自己成绩好,也许是父母很懂得张弛之道,父母从不反对我看电影。《五朵金花》后来看了很多遍,还买了影碟,时常放,故事好,演得好。杨丽坤当时只有十几岁,还没谈过恋爱。导演王家乙启发她表演羞涩,让她回忆自己有什么不好意思的事,她说有一次在街上吃东西,遇见了单位上的同事,感到不好意思,导演说,就把当时的感觉表现出来就行了。就这样创作出了一个红遍东南亚的角色。杨丽坤后来还演了《阿诗玛》,是我喜欢的歌舞片之一,胡松华和杜丽华主唱的插曲,艺术性相当高,我现在认为比《刘三姐》的歌曲还耐听些,也是买了影碟经常放,但最近却找不到碟片了,不知哪位朋友借了没还。在文革中杨丽坤被逼疯了,前几年就病逝了。上宫云珠也是在文革中跳楼自杀的。现在网上常有否定改革开放的现在,而希望回到改革开放之前的言论,看了之后,我从感情上都不能接受。

  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确实要算最好的舞台艺术片,浓缩了中国革命几十年的艺术精华,汇萃了众多著名艺术家,而且用电影将其永远记录下来。我现在也买有碟子,有时也放来回忆回忆。

文革后,又拍了《中国革命之歌》,我当时在贵州工作,专门从厂里所在的山沟,赶车到贵阳,连看了两场。由于有《东方红》的成功经验,《中国革命之歌》也还是不错的,在某些方面,比如舞蹈的技巧上,还有超越,但整体上,还是前者更经典。后来厂里也放映了,我又看了第三遍。

  还有李亚林、金迪、梁音等众多青年明星演出的《我们村里的年青人》,描写热爱家乡的一群年青人的爱情故事,也很打动人心的,还拍了上下集。郭兰英演唱的插曲《人说山西好风光》,要算最好的歌颂家乡的歌曲。

  梁音还主演了《冰山上的来客》,这部电影虽然没多少明星,里面的好多新疆演员就拍了这部戏,但由于故事好、题材好、歌曲好,赢得了很多观众的喜爱。作曲家雷振邦当时写了很多电影插曲,特别是少数民族题材的,包括《刘三姐》、《五朵金花》、《冰山上的来客》等,很受欢迎。

  老电影中印象深刻的太多。如李默然主演的《甲午风云》,民族英雄邓仕昌的悲剧确实让人悲愤交加,不得不进一步深思,一个小小的日本,怎么敢侵略我中华?堂堂大中华怎么会败在日本倭寇手中?不得不让人产生出危机感和紧迫感。

 电影的风格也很多样。打仗的电影《柳堡的故事》,竟拍成了爱情片,陶玉玲演的二妺子可能要算中国银幕上最清纯的女孩形象,真的让人在《九九艳阳天》的歌声中,永远难忘。陶玉玲还演了《霓虹灯下的哨兵》中的春妮,以传统的贤妻良母形象,成了很多兵哥哥的梦中情人。
  
  田华主演的《白毛女》没能看过电影,她主演的《秘密图纸》中的侦察员,让人记忆深刻。还演了《江山多娇》、《花好月圆》中的农村姑娘,也还有记忆。田华演的《党的女儿》中的玉梅,确实也永远记在了人们的心中,她还演了该片中玉梅的女儿,陈戈演的丈夫。解放后当将军的丈夫看到女儿唱江西山歌的演出,才引出了回忆母亲的往事。田华的表演我认为是以质朴和投入见长。

  有一批老的戏剧片也很好。我记得我们县城刚有一台小电视的时候,几百人围着一个小电视就看了越剧《红楼梦》,后来电影放影后,看到黛玉临死前焚稿的时候,硬把我一个高中生看得掉了眼泪,也让我记住了著名越剧艺术家徐玉兰、王文娟。她们还主演了《追鱼》也挺不错的。

  越剧还有《梁山伯与祝英台》也很感人,不过不如同名小提琴协奏曲印象深刻。还有一部越剧电影《碧玉簪》,记得是金彩凤主演的,其中给丈夫盖衣服大约唱了十几分钟,充分提示了盖还是不盖的矛盾心情,现在还历历在目。

严凤英主演的《天仙配》,演活了七仙女,前不久还将碟片又放了一遍。随着年龄的增长,确实感受又深刻得多,比如七仙女在怀孕后唱的“姣儿生下地,两眼笑眯眯”,就充分揭示父母内心无法抑制的喜悦,与这样的喜悦相比,什么独生主义,什么不要孩子,都显得不可思议。严凤英还主演了《女驸马》、《牛郎织女》,都成为经典。

  京剧的《铡美案》、《野猪林》,让我觉得,传统戏也不亚于样板戏。文化只能在传承中发展,绝不能割裂历史,搞什么彻夜决裂。

  还有现代豫剧《朝阳沟》,评剧《花为媒》,也记得。特别没想到《花为媒》中演媒婆阮妈的赵丽蓉,晚年成了最受人民喜爱的小品演员,陪全国人民度过了许多欢乐的除夕。谁能否认传统的戏剧班子就培养不出来艺术家!

  我记得在电影《野火春风斗古城》,王晓棠一人主演了金环、银环两姐妹,把金环的干练、银环的文静表演得都很到位。据说被评为了第三届百花奖的最佳女演员,可惜还没颁奖就遇上了文革,也就没有列入百花奖的历史。王晓棠和于洋还主演了《英雄虎胆》,王晓棠演女土匪,于洋演侦察员,他俩跳的伦巴在当时我们眼中就觉得很新潮了。
  
  张瑞芳主演的《李双双》,演活了一个泼辣的农村妇女,获得了第二届百花奖最佳女演员,仲心火演的丈夫喜旺也很出彩。仲心火还主演了喜剧电影《今天我休息》中助人为乐而影响了自己相亲的好民警。 
说到喜剧,陈强主演的《魔术师的奇遇》本来是一部立体电影,可当时在家乡还是看的普通电影,后来到了北京读大学,才专门去看了一场立体的。 
 
  最搞笑的电影可能要算由滑稽戏改编的《满意不满意》,观众的爆笑似乎要把电影院的房项掀开。

  谢芳主演的《青春之歌》也是在文革期间就在书摊了看过电影连环画,就很喜欢,所以在杨沫写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重新出版后,我的三姐就立即给我买了一本来读。但却一直没机会看到电影,后来电视中播出过多次,但都没看全。她主演的《舞台姐妹》和《早春二月》都看过,我觉得谢芳的最大的特点是书卷气,演知识女性很有光彩。文革后她主演的《泪痕》中的疯女人,加上李谷一配唱的《心中的瑰玫》,确实很令人难忘。

  有一部我们四川的方言剧《抓壮丁》,是由陈戈等艺术家主演,好像该剧最先是话剧,创作于延安时期,该剧我理解应算为悲喜剧,看到王保长等人的丑恶嘴脸,觉得得可笑,看到被抓壮丁的穷苦人民的悲惨境地,确实也让人落泪。里面的每个角色都演得很出色。前不久有人争着拍《抓壮丁》的续集,还引出了官司。

  恢复公演的老电影太多了,真怕把看过的好电影漏掉了。

还记得《枯木逢春》,是演治理血吸虫的,里面由尤嘉演的苦妹子,也让人很难忘的。里面的母亲就是著名的上官云珠演的。我还记得尤嘉在谢晋导演的喜剧片《大李老李和小李中》,演了一个教广播体操的女青年,由于辫子太长,每一次弯腰,辫子就吊到了胸前,她就用手把辫子甩到背后去,可让学的人误以为有这样一个甩的体操动作,很可笑的。尤嘉也让文革给耽误了。

  王润身演的《林海雪原》中的英雄杨子荣,也让人感到确有一股英雄气慨。

  谢添主演的《林家铺子》我记得被评为了最有名的电影之一,可惜没有机会看电影。谢添导演的《小铃铛》、《洪湖赤卫队》都挺有名的,也都看过。还有著名的《一江春水向东流》等很多解放前的著名电影,也没机会在影院看到。在电视里面看电影,我总认为是一个遣憾的事,真的没有在电影院里看时那种强烈的印象和感受。崔嵬主演的《红旗谱》而获得了第一届百花奖的最佳男演员,也没能看过电影。

  还有张良,演《哥俩好》获得了第二届百花奖的最佳男演员,也没能看过电影。张良印象深的是演《打击侵略者》,他还主演了《董存瑞》,他后来导演了《少年犯》,轰动一时。
  
  儿时看的动画片,最有印象的是《草原英雄小姐妹》,故事好,画得好,歌也好,可能是朱逢勃配唱的。再就是《半夜鸡叫》,是木偶片,风格是喜剧,竹竿似的周扒皮、肉球似的地主婆,挺搞笑的。再后来是新拍的《小号手》和《东海小哨兵》,前者是写的红军时期的故事,后者是写台湾匪帮反攻大陆的事。文革后又看了恢复上演的《大闹天宫》,确实感到是最好的动画片。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3Rank: 3

论坛纪念章

沙发
发表于 2014-5-2 22:50:08 |只看该作者
楼主上面提到的电影,绝大部分都看过。少部分因种种原因错过了。

看这些电影时,我大概刚上小 学,或上学前班。

有些电影因为时代的原因有特别的记忆,有些刚模糊了。

有些还看过两次。比如《血碑》。70年代看过一次,因为年龄小,加之电影很悲剧,未看明白。80年代我们村的8.75机子又放了一次,还看明白。 

那可是8.75用着75W的全反射灯泡的时代,没感到亮度不够啊。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电影中国|老电影与音响 ( 陕ICP备12000739号-1 )

GMT+8, 2025-1-11 01:17 , Processed in 0.020085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电影中国 | 老电影与音响 X2

© 2001-2017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