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我们走进影院看一次大片,享受一下数字技术带来的盛宴已经是很平常的事情了。但是在乡村人的心中,围坐在一起看村头放映的露天电影依然是一种美好的回忆。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位几十年从事露天电影放映工作、退休后仍然继续热衷收藏胶片电影的乡村电影迷刘仲元。 到了冬天,天寒地冻,已经不太适合放露天电影了。推开刘仲元家的门,还是有不少村民来到他家和他聊电影。刘仲元乐呵呵地打开放映机,挑出老电影的胶片给大伙儿放映。他家里的墙壁上按照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电影幕布的样子用涂料画出了一个影视墙,当影像投射到墙上时,村民目不转睛地看着,脸上充满欣喜。 (观众)咱这是什么机器。 刘:国产的长江牌的机器。(观众)哦!都没见过这样的机器。看什么电影啊? 刘:南征北战。 (观众)这电影有年头了。 刘:有年头了,52年拍的。 (观众)那阵我还没出生了,今儿看看老电影。主要讲什么的呢? 刘:主要反映解放战争的。 冬天的天气很寒冷,可刘仲元家的三间平房,只有一间屋子点着取暖设备。他说,保持低温是为了便于保存放映机和胶片,这些可都是他的宝贝。在一间屋子的地板上,上百部装在铁盒子里的胶片整齐码放着,有《闪闪的红星》、《智取威虎山》、《地道战》等等,都是革命题材影片。刘仲元偏爱这些胶片,这些老电影胶片对他来说是一种精神寄托。刘仲元说:“去过村里,军营,去过社区,去过敬老院。1945特别崇拜那时候的革命英雄,很多大公无私的人、事,那种正能量的东西。” 刘仲元自豪地指着一堆堆的老电影胶片说,这些都是他跑遍静海每个村的宣传部门收集的。有时为了寻找一部珍贵的电影拷贝,他跑到周边的省市去寻找。他收藏的第一部放映机是我国第一代电影放映机,花了一万多块钱从北京一个废品回收处找回来的,这台机器记录了我国电影发展的历程。 第一次我看到这种放映机,网上看到的,北京的,一万多,也买,雇了个车就去了,0855就是个卖破烂的地方。给人家一万块钱,拉回来了。现在就感觉值,喜欢就值。 今年62岁的刘仲元是静海县大丰堆镇后明庄村人,他8岁那年,第一次在村里看到了露天电影。电影演完了,人们都走了,可刘仲元目不转睛地站在放映员身旁,看着他们收拾胶片,打包放映机。 我打小对电影非常感兴趣,后来梦想都想放电影,第一次看电影应该是《海上神鹰》,当时挂着白色的荧幕,看着上边人在活动,不知道怎么回事,感到很稀奇。然后我就用玻璃片,沓的小人书,在上面画小人,用手电筒把前面的玻璃换下去,实际上就是幻灯,晚上在外边大墙上放,引得村里好多人看。 刘仲元高中毕业那年,当时的人民公社成立了电影放映队,学校推荐他当上了一名电影放映员。那时的放映条件比较艰苦,刘仲元骑着一辆自行车,驮上放映机,被褥卷,走遍了大丰堆公社20个村的大街小巷。 有一次骑车,路上有那个修车垒的砖头,没看见,撞上去了,摔到旁边的地里。那地里都是荆条,用镰刀割下来之后都是一个个的尖。抬头一看,就在眼前,差一点就扎在脸上了。 几十年前的农村,停电是常有的事。有时刘仲元带着设备去放电影,机器架好了,胶片装上了,可是却断电了。 有时刚架好机器,要放时没电了。能怎么办啊,只能等着呗。有时等太长时间了,说把机器收起来吧!刚收起来,电来了。 当时什么年代?在本市农村,蔬菜种植开始推广使用地膜,改变过去粗放的种植模式。种植户们掌握不了这项新技术,亟待科学普及。刘仲元想,应该为乡亲们放一些农业种植方面的科普影片。 在八里庄,专门给几个种菜的农户放的地膜覆盖的电影。当时是双塘农科站办一个培训班,农科站的找到我,有没有科教片,我说有!微量元素啊,施肥啊,用电影一放一表述,很直观。 从故事片、戏曲片、纪录片,再到科教片,刘仲元干了一辈子电影放映工作。五年前他退休在家了,就开始收集老电影放映机,想继续给乡亲们放电影。 前10几年就有想法退休以后买个电影机子玩电影,从那时候就开始找机子找片子,但是没空,没投入很大的精力。将近退休这几年上网上一看,玩的很多。才入了这个圈子了,互相交流啊,搞活动啊,互相买卖片子的都联系上了,渠道越来越宽。 刘仲元的退休金大多都用来收集这些老放映机和电影胶片了,他不想把这些老物件只作为收藏品,他想让它们发挥价值。刘仲元说,自己喜爱的东西被更多人喜欢、带给人们愉悦的时候,他打心眼里觉得满足。自己打小在农村长大,又干了几十年电影放映,这份情缘已经是难以割舍了。 放电影可不个人搭钱!去年搭进去两千多块钱。0344打一开始咱就跟人家说咱们一切都是义务的。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前夕,刘仲元主动和驻静海某部队联系,携带着放映机、《铁道卫士》《打击侵略者》等红色影片走进军营,和官兵一起回顾那些难忘的峥嵘岁月。 看到战士们的热情劲,都那么喜欢,我计划以后抽时间定期的走进军营,放映老影片,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刘仲元希望他放的老电影能让人们品味到过去的文化,重温革命主义的情怀,如今的他还有一个梦想。 我的愿望在我身体能达到的情况下,我重新带着我这老机子、老片子在我原先放过电影的村庄依次放一遍,重新走一遍放映路,只要爱看,哪怕一个人,我觉得都值得。 (天津农村广播记者 张轶陶 天津区县联盟广播静海台记者 刘秀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