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陈云平 于 2014-3-31 10:17 编辑
1 应用范围 35mm 和 16mm 电影发行拷贝用片头、 换机信号以及片尾的基本特征。 片头和片尾上记录主要信息的画格与影片画面段头、尾之间的间隔画格数。 本文适用于 35mm 和 1 6mm 电影拷贝的片头和片尾。
2 片头 ( 参看图 1 ) 片头应包括片头护片段、片头识别段、同步段。
2. 1 片头护片段 片头护片段应采用一段生胶片或没有画面的胶片。35mm 拷贝护片段长度不少于 2. 4m , 16mm拷贝护片段长度不少于 1. 5m 。 为了能够准确区别片头、片尾, 片头的最前端应剪成鱼头状, 如图 1所示。
2. 2 片头识别段 片头识别段应具有光学印制的或用其他方法标注的擦不掉的下列信息: a) 片名 ( 第 225 格~23 4 格) ; b ) 该本影片的次序号 ( 第 222 格~224 格) ; c) 标明是片头的 “头”字, “头”字占一个画格, 位于本数次序号之后 ( 第 221 格) ; d) 放映画幅的制式 ( 第 235 格~23 8 格) ;按银幕画幅宽高比标注, 如:1. 37、1 . 66、1. 8 5、2 . 35; e) 声迹制式 ( 第 235 格~第 23 8 格) ;使用非标准型光学声迹制式的, 必须予以说明。单声道不加标注, 其他声迹制式用下列符号标明: 模拟立体声: A 、S R ; 数字立体声: S R·D、S D DS 、D T S ; f ) 光学录音声迹的语种; g ) 在识别段第 2 19 格处设一 “ ×” 型标志, 作为测量影片长度的起点, 在第 22 0 格中 “ 米” 字之前填写影片长度。
2. 3 同步段 2. 3. 1 长度: 同步段长度应为 218 格。 2. 3. 2 声迹区域在同步段的声迹区域内, 除对应于影片画面起始部分的光学声迹外, 其余部分必须是不透光的。 2. 3. 3 装在声头标记 装在声头画格与 “ 装在片门”画格 ( 第 192 格) 之间的关系如下: 16mm 光学声迹影片装在声头的画格在 “ 装在片门”画格之前 26 格 ( 即第 218 格) 处。 35mm 光学声迹影片装在声头的画格在 “ 装在片门”画格之前 20 格 ( 即第 212 格) 处。 注: 35 mm 电影拷贝上, 光学声迹与画面同步的格距为 2 1±12格。在影院的常规放映中, 由于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低于光速, 欲使座位区中心的观众获得正确的声画同步的 感受, 在银幕处, 影片的声音应比所对应的画面早出现。观众与银幕的平均距离约为 15m , 声波 通过此距离所需时间与拷贝运行一格所需时间相当。因此, 为使声音早于所对应的画面出现一画格, 特规定装在声头的 画格超前 “ 装在片门”2 0 格, 即 21减 1 格。
2. 3. 4 装在声头画格标志的细节 装在声头画格应不透明, 其中心为一透明的水平线。该线上部标有符合胶片规格的透明数字“ 3 5”或 “ 16 ” , 线条下部标有说明声迹类型的透明字母, 光学声迹用 “ P”字母代表。
2. 3. 5 装片标志 在第 192 格处印有粗体字标志 “ 装在片门” 。在第 172 格处印有一 “ ▼ ” , 作为确定装片位置之用。
2. 3. 6 时间间隔数字 从 “ 装在片门”( 第 192 格) 开始, 每隔 23 格 ( 即第 168、144 、12 0、9 6、7 2 和 4 8 格) , 顺序印上 “ 7” 、“ 6” 、“ 5” 、“ 4” 、“ 3 ” 、“ 2”的字样。这些画幅应为中灰色,数字应印成粗黑色, 一个数字占满一画格。“ 7” 、“ 6” 、“ 5” 、“ 4 ” 、“ 3 ” 、“ 2”这 6 个数字表示距放映画面出现的时间间隔。 2. 3. 7 全黑画面部分与剪接标志时间间隔数字 “ 2”与片身之间为有分格线的黑色画面段。黑画面段之后第一画格上印有“ 剪接”字样和箭头标志, 以确保正确接片。从此处剪开与片身接在一起, 接好后不再保留带剪接标志的画格。 注: 在发行拷贝中不得带有剪接标志的画幅 。 2. 3. 8 遮幅影片的表示 遮幅影片同步段中含文字或数码的画格, 均按遮幅画面宽高比印制。 2. 3. 9 标准画面的位置 根据制片工艺的需要, 可在时间间隔数字 “ 4”~ “ 5”之间安排 4 格标准画面。单独生产的片头可省略此项。
3 片身段 3. 1 片身段剪接标志 在片身的始端和末尾各占一画格,其上印有 “剪接”字样和箭头档志, 以指明应在该处接片。 3. 2 第 8 格标志 在片头片尾第 8 格处, 均设置有一直径不大于 2m m 的透明白点, 其位置同 3. 3 。 该标志可表明当片头或片尾被撕掉或更换时, 影片是否仍然保留原来完整的声画内容。 3. 3 双机放映的信号标志和位置 双机放映时需要有 “ 开机” 和 “ 换机” 标志。这两种标志均为直径不大于 2mm 的透明白点。 对于各种画幅制式, 该标志都应出现在放映银幕的右上角。具体位置参见图 2 及表 1、表 2 。 3. 4 信号标志的持续时间 开机信号和换机信号标志各占四个画格。 3. 5 信号标志的间距 由开机信号最后 1 格到换机信号最初 1 格之间, 应保持 16 8 格的间距。换机信号最后 1 格到片身尾部最后一个画格之间应保持 2 4 格的间距。
4 片尾 片尾应包括片尾过渡段、片尾识别段和片尾护片段。 4. 1 片尾过渡段 片尾过渡段为不少于 48 格的黑画面。 黑画面之前第一格上印有 “ 剪接” 字样和箭头标志, 以确保正确接片。从此处剪开与片身接在一起, 接好后不再保留带有剪接标志的画格。注: 在发行拷贝中不应存在有 剪接标志的画幅 4. 2 片尾识别段 在片尾识别段中应有光学印制的或用其他方法标注的擦不掉的下列信息: a) 片名 ( 第 73 格~第 82 格) ; b ) 该本影片的次序号 ( 第 84 格) ; c) 在第 86 格中 “米”字之前填写影片有效长度; d) 一个“ ★”标志 ( 第 87 格) , 作为测量有效长度的终点; e) 在五星标志后一格内加一“ 尾”字 ( 第 88 格) ; f ) 声迹制式 ( 第 89 格~95 格) ; 使用非标准型光学声迹制式的,必须予以说明。单声道不加标注,其他声迹制式用下列符号标明: 模拟立体声 A 、S R ; 数字立体声 S R·D、S D DS 、D T S 。 g) 放映画幅的制式 ( 第 89~95 格) ; 按银幕画幅宽高比标注, 如:1. 37、1 . 66、1. 8 5、2 . 35; h ) 片尾的最后一格印有“ 剪接”字样和箭头标志, 作为片尾识别段和片尾护片段的剪接标志。从此处剪开与片尾护片段接在一起, 接好后不再保留带剪接标志的画幅。注: 在发行拷贝中不得带有剪 接标志的画幅。 4. 3 片尾护片段 此护片段可用任何一种生胶片或没有画面的胶片。 35mm 拷贝的护片段长度不少于 2.4m , 16mm拷贝的护片段长度不少于 1.5m 。 为了能够准确地区别片头、片尾, 将片尾护片段的末端剪成鱼尾状。
5 光学密度 片头和片尾的白片 ( 透明片) 部分, 密度应不高于 0. 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