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老电影的回忆 我对老片子的最亲切的回忆,是莫过于对那些“坏蛋”台词的记忆。这,主要是因为那时年幼无知,还不知道电影中的中心思想所在,只能记些有点儿声腔特质的“干渣子”,而那些“坏蛋”们的话,一般都不是正常人的正常声音,故容易被大脑刻记下,请看:
———乌云滚滚,野荻狂舞,山田大队长挥动闪亮的军刀,小圆眼镜片下的仁丹胡一撮,锐声嘶道:“要哂,向高家庄马家河进军。”(《地道战》)
———山道上,一群鬼子兵在探雷,忽然见工兵渡边一挥手,鬼子们刷地爬在了地上。渡边在“小心地雷”的小旗旁慢慢褪下那雪白的手套,然后爬下,用手一点点地在刨土,忽然,听见他“屎啦屎啦”地乱叫着。(《地雷战》)
———贴着“武运”斗方的作战室里,松井大佐腰挎军刀,十分焦躁。他在“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条幅前踱来踱去,当听到“李向阳在城东”、“李向阳在城西”、“李向阳在城外”等等一系列乱糟糟的报告后,上前揪住了一个留着瓦片分头的汉奸,圆睁恶眼阴邪叫道:“什么儿,到处都是李向阳,嗯?”(《平原游击队》)
———暴雨如注,伞下,胡汉山怒着一脸横肉,吼道:“我胡汉山又回来了,谁分了我地,欠了我的租,统统给我还回来,老子走了有儿子,逃了和尚逃不了庙。”(《闪闪红星》)
———“团长团长,半个皇上,大炮一响,黄金万俩。”(《野火春风斗古城》)
———“兄弟我也是唐山炮校毕业的,这是内弟。”“不敢不敢,王德标。”(《侦察兵》)
———“我们在九号公路,发现了三名共军,打死了我们的侦缉队长,抢走了中吉普。”(《奇袭》)
———“弟兄们,给我冲啊,共军没有子弹了。”(《车轮滚滚》)
———“不要挤,不要挤,让列宁同志先走!让列宁同志先走!(《列宁在一九一八》)
———“晚上好,先生们。。。。。请问,谁是你们的收获队队长?”(《桥》)
———“张军长,张军长,快向凤凰山靠拢!快向凤凰山靠拢,共军把我包围了!共军把我包围了!”(《南征北战》)
———“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讲一讲马尾巴的功能。”(《决裂》)
。。。。。 我对老片子最为心动的记忆,当然要数对那些爱情镜头的记忆了。虽然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电影里几乎是看不到真切的爱情描摹的,但是,作为一个稍知男女之别的少男,看电影时,还是能从其中多少感知一二男女之事的。例如:在《红色娘子军》中,篝火晚会上琼花与常青互相高兴对视的眼神;《霓虹灯下的哨兵》中春妞给排长口袋塞鸡蛋时的娇柔;《李双双》与喜旺吵嘴堵气时的不依不舍;《苦菜花》中,当娟子被强奸后,那个很帅气的男八路所表达的愤恨之情。。。。。还有一些老电影,是在八十年代初期时才被解禁放映的,彼时,本人的嘴上刚刚才长了点儿毛毛茸的胡子,于是乎,在看电影时,是最为关注里面的一些男女亲热的镜头,如:在站台上,林道静与卢嘉川的依依惜别情景;桃林下,陶兰与肖涧秋谈着理想与人生时的快意;豪宅大厅里,王丽珍在张宗良面前蹦哒着高跟鞋,边撒娇边拥吻着。。。。。等等等等,也就是这些情爱镜头,常常害得我当年晚上睡不着觉呢))) 在老片子中,还有一些接头的暗号,朗朗上口,且意韵无穷,我也给记下了,请听:
———“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智取威虎山》)
———“人老了,弦也挑不准了。”(《洪湖赤卫队》)
———“刀对刀,鞘对鞘”====“刀鞘不差半分毫。”(《磐石湾》)
———“空气在颤抖”====“仿佛天空在燃烧”====“暴风雨就要来了。”(《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 看老片子的年代,是一个精神和物质都十分匮乏的时代。在农村里,看电影是大家当时的唯一娱乐,所以,一个村子若演电影,就会惊动方圆十几里的村子。即便是同一个片子,大家看一百遍也不烦,其主要是想体会一下人挤人的热闹劲儿。另外,人多了,是可以在散场后大胆地偷别的村子的萝卜和西瓜吃呢。 在那个时候,电影片子太少了,放映队也是一个公社一个,一年中,逢天晴时村村轮放电影,每年,一个村子若能放上四、五次就不错了,至于放什么片子,这关键要看大队干部把公社放映员巴结得怎么样了。巴结放映员的方式就是个吃饭,饭的好坏不是看是否有肉,而是看是否主食是细粮。记得我们村子曾给放映员连吃了几次粗粮饭,于是,那家伙在整整一年中,连续四次都给我们村子放映的是《打铜锣补锅》和《连心坝》。直到来年,当大队干部们被群众们的顺口溜损得脸红耳烧了,这才想到了给那放映员吃一顿臊子面,也就是在那天晚上,我们村子的人才看到了“新片子”《枫树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