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中国|老电影与音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641|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染印法拷贝 [复制链接]

Rank: 3Rank: 3

优秀版主 主题优秀奖章 论坛纪念章 文献收藏奖章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5-14 08:48:3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用照相方法制作模片,用三色套版印刷方式生产彩色影片的工艺。具有色彩鲜艳、不褪色、声带还音质量好等优点。制作出一套模片(浮雕片)后,可以大量拷贝彩色片,生产过程以自动流水线完成,效率及经济效益很高。染印法是一种以工业规模大量生产彩色片的方法。


简况     
      1932年美国的特艺色公司研制成功染印法,并染印出第一部彩色动画片《花与树》,显示出这种技术的优越性。30~50年代用分光摄影──盲色浮雕坚膜显影工艺,染印了大量拷贝,在色彩还原、细部层次以及声带质量方面都达到了相当水平。50年代以后,逐步采用了分区浮雕片直接从多层彩底印片制作浮雕的工艺,并在印片技术上进行了革新,采用液体光学印片,运用闪烁曝光技术调节画面反差,改进层次。另外,还使用了带媒染涂层的空白片,染印画面质量进一步得到提高。60年代中期,染印法印片过程实现了自动化,同时对染料也作了改进。此后又组成高速自动化联合染印法生产线,使其成为高效优质生产彩色影片的现代化方法。进入70年代后,由于电视、多层彩色片的竞争,使染印法的优越性难以发挥,世界各国的染印法生产线相对减少。中国自1958年起首先由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开始研究染印法,1965年坚膜漂白工艺试验成功,70年代中期,坚膜显影和平板模片先后试验成功并投入批量生产。1978年底引进特艺色染印生产线,并正式投产。80年代中国已拥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联合染印法生产线,可以6000米/小时的高速度运转,每年能生产3000万米染印法彩色影片。

工艺过程
       由浮雕制作过程和染印过程两部分组成。
  浮雕制作主要是做出一套供叠印拷贝用的模片──浮雕片。坚膜显影浮雕制作过程如图1:


      彩色底片通过蓝、绿、红3种滤色镜分光,向分区浮雕片印片。经坚膜显影洗片加工,即可获3条分色浮雕片。
  印染过程如图2所示:

      3条分色浮雕分别用品红、青、黄染料染成补色,经回洗调色(洗去多余的染料)后,在染印机上将3条浮雕上的染料影像,按品红、青、黄的次序,通过准确定位和同步叠印,转移到一条已事先印好声带的空白片上,即得到染印好的彩色拷贝了。浮雕片在转移染料后经过清洗,仍可反复使用。

成色原理
       染印法采用减色法原理成色,用品红、青、黄染料直接染3条分色浮雕片,再向空白片同步叠印,转移染料合成,如图3所示。
      

浮雕片和浮雕
      根据感光性能的不同,浮雕片可分为盲色、全色和分区3类。盲色片只感蓝紫光,全色片能感蓝、绿、红全部可见光,分区片分别感受蓝、绿、红光,3条胶片配套使用。用分区浮雕片染印出来的拷贝质量最好,因而目前在染印工艺中都使用分区浮雕片。浮雕片由片基和乳剂层两个部分组成,片基需要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稳定的几何尺寸,以保证在染印机上反复使用而不发生断片,并保持画面叠印的精确度。普遍采用厚度约120~130微米的涤纶片基。浮雕印片要求从片基面曝光,对片基的均匀度要求较高。
  浮雕片所用乳剂,如高反差细颗粒的正性乳剂,不预坚膜。乳剂中加有足够的阻光物质,以降低光强,防止光线穿透。使曝光形成的潜影和显影后的影像,成为紧贴在片基上的坚膜明胶层。同时,阻光物质还可吸收乳剂中的散射光,有利于提高影像清晰度。对于全色浮雕片和分区浮雕片的乳剂,还必须进行光谱增感,使其感色范围符合染印彩色还原的要求。
  供染印拷贝用的模片有浮雕模片和平版模片(图4)前者是用坚膜显影工艺和坚膜漂白工艺制得的模片。未曝光的非影像部分的明胶,在制作过程中用热水(50~60℃)溶去,留下的则是紧贴在片基上的凹凸不平的坚膜明胶影像,因此这种模片的表面是不平整的,故称“浮雕模片”,简称浮雕。用平版工艺制得的模片,非影像部分的明胶,通过铜调反应,在其表面形成一层具有防染能力的铜调膜而封闭起来,只有影像部分的明胶可以染色。由于这一明胶影像是陷埋在乳剂内,而模片表面则是平整的,故称平版模片。


空白片
  接受染料影像的空白片有两个涂层:下层为乳剂层,厚约5~6微米,供印制声带用,上层为接受层,厚度不超过4微米,供接受染料影像用。为使染印画面具有良好的清晰度,需在接受层中加入媒染剂。为改进接受层的物理机械性能和表面性能,常常加入共聚物来进行改性。另外,接受层的药膜都有合适的坚膜度。

染料  
      染印工艺和影像质量对染料有以下要求:①在酸的存在下有良好的溶解度。②对浮雕的染色应是可逆的,可以用回洗调色控制密度。③上色速度和转移速度要快,不能堵塞浮雕。④染料的光谱特性、消光系数和对明胶及媒染剂的结合能力应符合画面彩色还原的要求。⑤转移在空白片上应有较好的清晰度。因此,对染料的分子结构、分子量、溶解度以及磺酸基团的数目均有一定要求。

染印机  
      是染印过程中最主要的设备,中国采用的染印机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大齿轮式,另一种是从英国引进的齿带式。
  中国人口众多,影片拷贝发行量大,染印法很适合中国的情况,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而研制无银彩色片则应成为染印法今后的发展方向。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纯真年代,老电影是我们的好伙伴;艰难岁月,老电影是我们的心灵支撑。夜深人静时,一杯清茶,一部老电影,伴随着电影机微微的马达声……让我回忆那个搬着小凳子,顶着寒风酷暑的夜晚在田埂、山坡、球场上看露天电影的情景,回味着单纯和快乐的童年时光!
打开电影记忆,追忆往昔岁月。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3Rank: 3

热心会员 论坛纪念章

沙发
发表于 2012-5-15 08:06:57 |只看该作者
影片染印方法!
尤海军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3Rank: 3

板凳
发表于 2012-5-17 21:53:43 |只看该作者
原来如此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3Rank: 3

热心会员 论坛纪念章

地板
发表于 2012-5-21 09:32:27 |只看该作者
染印法拷贝 !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3Rank: 3

热心会员 论坛纪念章

5#
发表于 2012-5-23 10:25:27 |只看该作者
染印法拷贝不易褪色!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3Rank: 3

论坛纪念章

6#
发表于 2012-5-24 22:23:14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谢谢分享资料!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3Rank: 3

论坛纪念章

7#
发表于 2012-5-27 00:13:31 |只看该作者
我有一点不大理解: 我国在70年代已掌握了染印法。既然这个方法这么好。为何很多的拷贝没有采用这方法。(我的推测,要不大部分8.75、16的拷贝都红了?)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3Rank: 3

活跃会员 论坛纪念章

8#
发表于 2012-6-9 21:39:18 |只看该作者
我也觉得奇怪,80年代许多好片子都被红色糟蹋了,为什么不全部用染印法洗印!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3Rank: 3

论坛纪念章

9#
发表于 2012-6-12 23:22:51 |只看该作者
魏青松 发表于 2012-6-9 21:39
我也觉得奇怪,80年代许多好片子都被红色糟蹋了,为什么不全部用染印法洗印!

我的推测:16、8.75mm拷贝也就放映几百场就报废了。又是缩印的,相当于“复制”,不是“母带”,那时候的电影市场火爆,放完也就算了,就压根没考虑过有什么今后有什么史料、收藏价值。

   反观35的就不一样,是直接洗印,放映场次又多、效果又好、又具有史料等价值。所以采用染印法洗印的就多,所以现在看到成色就好。

   我怀疑国家片库根本就没有16、8.75的拷贝。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3Rank: 3

论坛纪念章

10#
发表于 2012-6-16 17:32:14 |只看该作者
收藏了!借鉴
加入老电影与音响不久,望大家多支持请朋友多指教,本人愿意同大家一起将电影娱乐活动 ...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电影中国|老电影与音响 ( 陕ICP备12000739号-1 )

GMT+8, 2025-1-28 10:19 , Processed in 0.023276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电影中国 | 老电影与音响 X2

© 2001-2017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