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中国|老电影与音响
标题:
我與老電影的故事
[打印本页]
作者:
刘邦才
时间:
2012-9-15 10:09:03
标题:
我與老電影的故事
本帖最后由 刘邦才 于 2012-9-27 10:11 编辑
開篇:但凡是愛好,為必然就一定得有轟轟烈烈的理由做鋪墊。愛好、喜歡,也許僅僅是因為某一件很小的小事或者某一瞬間的視覺、聽覺受到的衝擊而產生的興趣,由興趣而衍生為愛好,由愛好而衍生為癡迷。
對於70年代後期的四川絕大部分農村來說,家裡的家電,不外乎就是手電筒和有線廣播。我家就是這絕大部分裏面的一份子。人窮志短馬瘦毛長,鄰居家有在區上工作的親戚,每次回家探親,會帶來一部半導體,半導體比有線廣播好,可以選臺,有好幾個臺可以收聽,但那半導體是人家的寶貝疙瘩,只能看,不能摸。
每次鄰居家親戚回來,一個大院子的小孩就像過節,都蜂擁到他家輪流近距離觀看那可以选台的半導體,這時候,他家的小孫子在我們面前就像京城來的欽差一般,威風得不得了,因為只有他可以操作機器進行選臺。看看他家的小巧的漂亮的半導體,在回家看看掛在我家牆頭上當竹籠子裏裝著那個只有一個紙盆的有線廣播,唉差距引發羨慕啊。
有線廣播有聲,半導體收音機可以選臺,手電筒有影子。
那時候有一大樂趣就是在有線廣播或者收音機的伴音下,在手電筒的光影裏用手影給聲音配畫面。
有線廣播天天有,收音機印象裏半月來一次。
而電影,則是稀少至極,現在聽大人說,一個月會輪一次到村上,我印象裏,那是個很漫長的間隔。
那時候實行的是輪映,一部影片下來,先在區上售票放映,然後區下面每個公社售票再來一次,然後就是大隊,一個大隊一晚上,在大隊放映都是在各個大隊的小學校操場露天,當然,露天電影已經是免費的了,因為費用已經在年度結算裏給了電影公司了,這些都是後來知道的,當時還小,那裡知道這麼多,那裡有會去有“閒心”打聽這麼多。
最好的消息就是在公社讀書的大哥哥大姐姐們回來說,電影已經到那個大隊那个大队,然後掐指算,到我們大隊還有多遠,一般來說,隔壁大隊放映的時候,大人和大孩子都會晚上去看,我們這般小屁孩,是堅拒不帶的,為啥呢,小,去的時候活蹦亂跳,放映不到三分之一,睡得死豬一樣,回來的時候,勞作一天的大人已經人困馬乏的,背睡熟了的孩子實在是一件痛苦的事。這也是聽大人們說的。
最地道的好消息:今晚大隊部放映電影,下雨在禮堂,天晴在學校操場壩子!
家到學校月1公里的小路,白天大人要下地勞動,我太小,大人不放心我獨自先去看電影,所以,啥搬運機器、啥觀眾搶佔座位的位置、啥劃地盤、啥掛銀幕、啥架設機器、啥對光試音……當時我是無福看到的,當然,後來再大一些就看到了,再後來還自己操作,這都是後話。
等大人忙完了,打著手電,帶著我,走小路去學校操場的時候,那邊已經人山人海了,電影已經開始放映了。鬱悶啦,著急啦,催著大人走快點呀……
我家去學校操場的路,直通銀幕後面,所以那時候,最先看到的都是反面的電影,有時候到了的時候,因為前面的觀眾已經坐滿場地,我們就只能和別的晚到的一樣,坐在後面,看反電影。這個年齡段,困的早,所以,老電影留給我的印象就是畫面超級的大,聲音比家裡的有線廣播和鄰居家的半導體不止動聽千百倍,等不到電影放映到一般,我,就已經睡熟了,是看的典型的前不見首後不見尾的電影。
進入80年代,可以自由的很早跑到大隊部玩了。這時候看到的老電影,才是對現在的愛好起了絕對的引導作用。
電影隊要來了,學校會提前下課放學,把操场坝子打掃乾淨,日暮的時候,有人在操場邊上大隊早就搭成的井字銀幕架上張掛銀幕,同時,在固定的位置,有人搭好了一張八仙桌,桌子腿上綁著一根高高的竹竿,喇叭線就架在竹竿和銀幕架之間,方木箱子的喇叭也掛好了,現在都覺得那時候的電影喇叭漂亮,他暗紅色的有花紋的喇叭布,至今給我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現在我知道為啥那時候用的是架空線,而後來看到的是拖在地上的地拖線,前者就是普通的照明電的絞合膠線,後者是帶橡膠外皮的電纜线。學校操場到學校教室約200多米遠,發電機被安置到最偏遠的那間教室的後牆外面去了,線纜都拉好了,觀眾陸陸續續的來了。
天快黑了。
放映場地已經是黑壓壓的觀眾了,不停的有人用手電的光束往銀幕上晃,伴隨著小屁孩的吆喝“開始了開始了”。
終於看到大隊長、大隊書記陪著放映員過來了。
機器被搬到桌子上了。
遠處發電機突突的吼了起來,放映機上夾著的照明燈亮了起來,黑壓壓的觀眾一下子沸騰了起來。一束白光從放映機裏射了出來,照在前面觀眾的頭上,但卻沒準確落在銀幕上,正感到奇怪,那白色長方形光束開始移動,先上下,在左右。於是銀幕被照亮,這時候,銀幕的黑邊和黑邊上的白色空心釘孔顯得特別漂亮。
喇叭裏傳來“噗噗”“喂喂”的聲音。
黑壓壓的人群安靜下來了。
在已經安靜下來的情況下,喇叭裏傳來聲音----------“大家安靜了,大家安靜了”“----噗--------噗”“大家安靜了”“下面請XX書記講話”
“XX^OO--XXX----OOOOO-----XXXXXXOOXXOOOOO---------”
"下面再請XX大隊長講話”
“----XXXOOOOOOOXX^OO--XXX----OOOOO-----XXXXXXOOXXOOOOO---------OOOXXXOOOXOO-----XXX--OOOOXOXO”
不外乎就是一大堆屁話、官話、套話、混帳話之類的。
對我來說,當官的說啥,不感興趣,最感興趣的是,看到放映員在八仙桌的橫杆上夾上倒片機開始倒片,對著燈光看片頭片尾。
然後看到放映員關掉放映燈,停掉放映機,在機器上裝片。
終於等到當官的屁話啥的都放完了。
最後放映員的總結的一句話才是大家最喜歡聽的“下面,開始放映,今晚放映《XXXX》《YYYYY》《ZZZZZZ》”
放映機轉動了,鏡頭裏的光束一下子打在銀幕上,場燈熄掉了,眼睛裏只留下放映發出的五色的光束、放映光色下的一片腦瓜頂、放映光束下面有人抽煙,於是,在光束裏就有了香煙那飄渺的奇幻視覺。
一卷片玩了,看到銀幕上變幻的那些字符,人群開始騷動了,有的男人們站起來走到場地邊拉下褲子放水,其餘的開始交頭接耳回味與評論剛才電影裏的人和事。
第二卷開始了,人群的嘈雜的聲音逐漸平靜下來,放水晚回的人走過放映機的光束,一棵大腦袋或者半個身子擋住了畫面,有人譴責的聲音,有人“嗨嗨”的提醒的聲音。
(未完)
-----------------續--------------
( 依稀记得那时候的放映规律是,先放映一卷动画片或者科教片或者纪录片,而后就是小孩子们最喜欢看的黑白片打仗的,最后是大人们最喜欢看的最时新的彩色片新片。还有一些就是那十年中被禁映的经典片。印象里,当时被解禁的“毒草”《洪湖赤卫队》在我们大队部连续放映了好几天)。
人群再度沉浸在电影的情节中。
坏人被干掉了,人群沸腾,好人挂了,人群跟着悲痛,部队乘胜冲锋了,人群跟着激动。光影晃动,人们的脸上或喜或悲的表情在光影里时隐时现。银幕下面有懵懂的孩童在地上找寻电影里前面的战斗中“掉落”下来的子弹壳。放映机的光束里不时有坐在下面的观众的旱烟袋里升腾起来的青烟,那一缕青烟在放映机的光束里缥缈、变幻,这种感觉成了我们现在玩老电影的时候一种无穷的回味。
有时候运气好,可以在距离放映机很近的地方安上自己家的凳子,这时候最大的享受就是可以全程看到一场电影从架机器到收机器的无缝隙全程经过。可以近距离的观察放映机的外观,为第二天自己用泥巴自己捏的放映机提供第一手的“资料”。童年,就在这样的日子里一天天滑移而去。
一大半的孩子是等不到最后的经常的彩色电影结束的,更早的在彩色片刚开始一会就已经在大人的怀里呼呼而睡了,当年的老黑白片大人们都是耳熟能详的倒背如流了,他们更关注的是时新的彩色片,有文化的乡人已经提前在电影杂志上看了新片的简介,没文化的有的人也在前面几个大队提前看过,于是,“未卜先知”样的给旁边的人介绍下一部电影谁是好人,谁又是坏人。有人不喜欢,嘀咕着“说个狗屁啊,搞得没悬念了……”。
最后一部电影快结束了,时新电影的后面的字幕和片尾音乐有时候挺长,而那时候的放映员还真的很负责,一定要把最后的护片都放映完毕才会关机的,所以就有了散场的时间拖得很长。困了的、家远一点的看到片尾字母开始就起身往家走了,有人恋恋不舍的边走边回头看着银幕上的片尾画面。蜿蜒的田埂地头边,三五成群的人群,手电、火把都陆陆续续亮了起来,星星点点的开始往四面八方的远处而去,爬坡上坎,火把手电的光亮随着山梁的起伏而蜿蜒曲折,在黑夜里,这是一道壮丽的风景线。
快结束了,扬声器里传来放映员的通知的声音“广大社员同志们,明天晚上在XX大队放映《XXXX》……”
最后一个画面结束了,雪白的光束打在银幕上,几个还舍不得走的孩童跳耀着,把自己的手影晃动在银幕上。
放映员终于关掉了放映灯,孩童悻悻的表情出现在工作灯的光影里,磨磨蹭蹭的的不想走,知道放映员把机器收进箱子里,银幕取下来折好装进了袋子里,发电机关闭了,四周都黑暗下来,大队部派来帮忙的人在几个手电的照射下开始拆桌子、收发电机的电缆了,最后一双羡慕的孩童眼光终于被大人拉进了黑暗里的火把光斑里。
这是七十年代末的农村夜晚的露天电影,那时候,还没有“投机倒把”的小生意人在旁边买葵花籽、花生、胡豆啥的。
步入80年代,同样的露天电影夜场,场子旁边多了几个买葵花籽、炒花生、炒胡豆的小商贩。
(未完)
作者:
张磊
时间:
2012-9-15 14:55:13
有意思,写的很生动,小时候看电影的确是这样的感觉。
作者:
陈云平
时间:
2012-9-17 07:15:46
好文!建议帮才续集部分改发简、繁二种字体,繁体看了太费尽了。
作者:
尤海军
时间:
2012-9-17 08:47:11
写的很详实!
作者:
谭俊
时间:
2012-9-17 19:06:51
祝贺刘弟弟,写得好好。
作者:
郝建波
时间:
2012-9-17 23:16:02
写的好,有人气,更有才气!
作者:
谭俊
时间:
2012-9-18 08:26:50
小花来了
作者:
谭俊
时间:
2012-9-18 08:28:26
刘弟弟见到“小花”一定高兴吧。
作者:
史中泉
时间:
2012-9-19 09:21:35
我在其他网站上多次说过:帮才有才!的确。童年的小帮才和许多那个年代的孩子一样,都有一个热爱电影的朴素情感,从它自传式的文中,把几乎永志不忘的经历娓娓道来,真实可信,勾起大家的共鸣,愿帮才天天如此,其乐融融!
作者:
史中泉
时间:
2012-9-19 09:38:25
自幼喜爱看电影,只要听说哪里有电影,总是“志在必看”。六十年代初上小学时,我就看了不少好片子,如《上甘岭》《钢铁战士》《五更寒》《南征北战》《怒潮》《燎原》等。虽是看露天放映的黑白影片,但对我们这些孩子来说,已是令人雀跃的了。那时为了看场电影,总是“不择手段”,能混进去则混,进不去就爬墙头。当时北花园(现空军后勤学院)和铁道兵工厂是我们小弟兄们经常光顾的地方。
一次 为了看《英雄虎胆》,甚至冒着刺骨的寒风跑到琵琶山部队营房(距我家12里)。那时一学期总有几场学生包场电影,8分钱一张的学生票,对于家境贫寒的我来说,不啻是奢侈的梦想。记得一次经过自家附近的垃圾箱时,我突然眼前一亮,啊!那分明是两只牙膏皮,值6分钱哪!加上兜里温存了许久的二分硬币,我迫不及待的看了一场电影,至今还清楚记得那天的电影是《金沙江畔》。
1970年参加工作后,已是“文革”后期,工余最大的乐趣就是看电影和侃电影。那时电影不多,除几部样板戏影片外,也就只有苏联的《列宁在十月》,阿尔巴尼亚的《宁死不屈》《海岸风雷》《地下游击队》,朝鲜片《看不见的战线》《金姬银姬的命运》等为数不多的影片,文革前的绝大部分电影都被打入冷宫,后来部队上映了几部内部影片,是作为批判日本军国主义的题材,名为《山本五十六》《日本海大海战》《啊,海军》,是内部片,弟兄们闻讯后,个个蠢蠢欲动,结果是穷尽种种伎俩均未得逞。
去年,听说东风电影院复映这几部当年的内部片,自是大喜过望,连续看了几晚,终于如愿以如愿以偿!
在电视机涌入千家万户的今天,电影被人们所冷落,然而我仍“恶习不改”隔三叉五的光顾电影院。可喜的是,随着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的开播,一些久违了多年,但在今天的影院里已不可能看到的老故事片重见天日,相继与我们再次“见面”,像《青春之歌》,《兵临城下》,《北大荒人》,《老兵新传》,《红旗谱》《烈火中永生》《野火春风斗古城》等影片。再睹老一辈艺术家的精湛表演倍感亲切。这些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今天看来恍如隔世,但他们曾经激励,鼓舞教育了我们整整一代人,伴随着我们从少年走向青年,走向成熟,使我们悟出如何做人的真谛。
这篇短文曾刊登在95年的“徐州日报”“百姓生活”栏目,题为:看电影 那时气派的东风电影院如今已疮痍满目,等待拆迁。
作者:
谭俊
时间:
2012-9-24 05:27:18
愿刘弟弟继续加油。也是一个才子
作者:
何强
时间:
2012-9-24 20:55:50
好文笔,多多发表,
作者:
健红蕾
时间:
2012-9-28 21:54:16
刘兄看来真的应该改名字了,别叫帮才了,就叫“有才”得了!
作者:
冯凤华
时间:
2012-10-4 13:42:18
好文章写的全是我儿时看电影的感受!
作者:
谭俊
时间:
2012-10-31 15:13:30
内容生动,不错的。
作者:
何忠勇
时间:
2012-12-7 21:37:52
帮才文笔好
欢迎光临 电影中国|老电影与音响 (http://ldyzg.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