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中国|老电影与音响

标题: 建国初期兰州电影业概况 [打印本页]

作者: 孟昭杰    时间: 2012-6-1 23:27:29     标题: 建国初期兰州电影业概况

本帖最后由 孟昭杰 于 2012-6-1 23:31 编辑

建国初期兰州电影业概况

位于金石巷口的解放影院牌坊
20世纪50年代南京产的长江牌35mm 放映机
早年登场兰州的松花江牌放映机成为主流设备
20世纪50年代末兰州电影制片厂的录音棚
     兰州有电影的历史不短,然而共和国成立前两年只有5家电影院,即兰园电影部,抗建堂、金城、亚洲、中华;“中华”位于中华商场后院(今张掖路照相器材公司处)它名为“影院”实为在商场后院仅搭有一间简易的放映机房,而观众席便在大院,这却也名副其实。
     当时比较好的是位于曹家厅的金城,与此不相上下的是抗建堂,但观众厅很小,仅有600多座位;兰园电影部则属大众化了,它有800多座位,虽属4人长椅却也对号入坐。
     新中国成立不久,西北军政委员会电影处自西安派出一支电影工作队伍,到兰州接受兰园电影部,组建了兰州解放电影院。这首家国办影院的骨干人员主要由北京华北大学的年轻干部构成。成员都是供给制待遇(后改为“包干制”)其地位与新闻单位相当。他们的使命是建设新中国电影事业,占领思想文化阵地。在经营与管理方法上显然区别于旧电影院。初期在电影节目上只选进步影片,如《乌鸦与麻雀》、《丽人行》、《天涯歌女》、《一江春水向东流》等上海左翼作家的作品。到1951年新中国拍摄的影片开始面世,该院独家组织集中排映,举办“新片展览月”,实行每日一片,每片一日的强势出击。在宣传造势上有兰空支持,空撒传单为新中国的人民电影造声势、堪称空前绝后的震撼出击。在《白毛女》、《刘胡兰》、《钢铁战士》们的联手上阵之后,兰州的电影阵地随即改观,此后旧电影节目便消声匿迹了。国营影院在西北电影经理公司的支持配合下,为兰州的新型电影事业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在这些功臣中有王朝彦、齐加琳、张天祺等来自西安的首批骨干和兰州的李茂叔、刘纪成等。
       当年的抗建堂建国后由中苏友好协会管理,改名为友好堂,当时既放电影又兼舞台演出。甘肃省文工团(今省话剧院前身)曾于1950年在此演出歌剧《白毛女》、《刘胡兰》反响强烈。位于曹家厅的湟光电影院(原名金城)属青海省文化局所有,1954年由省话剧团改建为剧院。原影院撤回青海。     1952年春末,解放电影院迁至道升巷原人民电影院处(“人民”撤消)。兰园原址由市工会建为工人电影院。解放影院将新址改建后,加之率先开展上门服务,施行影片映间解说,设观众阅览室、荣军席,举办观众舞会等一系列“亲人”服务,深得人心,营业情况始终在本市领先。
        50年代中期,大众企业公司在西野文工团迁回军区大院后,接受八一剧院并改建成大众电影院。该院规模较大、规格较高,是当时首家设有楼座的电影院。该院于1959年率先改进技术、放映宽银幕电影。首部上映“西尼玛斯哥柯普”式变形宽银幕影片《风从东方来》。这部中苏合拍的彩色片,从高宽比例为1比1.65的11米宽幅银幕亮相,庞大的场面“闪亮”登场,着实使人们大开眼界。私企的目光与气魄,令兰州电影界望洋兴叹不已。当时该院不仅电影气魄不凡,其电影海报绘制在美术师孙逊的再创作精神驱动下,也以超宽画幅表现,设色简洁不俗,在电影宣传上独领风骚于一时。
         1956年、1957年在近似“郊区”的西津路、天水路上先后建成了七里河电影院和东岗电影院,这两座仅有二层楼高的建筑物,看似颇显孤单地矗立在宽阔的大道旁,然而它很快地引来一些商铺汇聚身旁,于是,由此带出了周边商业的发展延伸,这也是电影兴市的“副产品”吧。     同期人民剧院、兰州剧院、黄河剧场也先后增设了电影放映业务;几大工厂企业的文化宫的电影活动也同步开展起来。兰州的电影放映业呈现出一片繁荣发展的喜人景象。
      1954年秋,甘肃成立了电影放映训练班,校址设在通渭路北端的省博物馆(前身),科学教育馆前院。教师由西安派来的骨干及经北京电影学院进修毕业回兰的原放映技术骨干任教。该班为本省培训了数百名放映人员,纷纷成为我省、市电影事业的中坚力量。
       50年代中期,省文化局组建了电影机械修配站,地址设在小沟头天主堂南院,在50年代后期改在段家滩扩建为电影机器修配厂,该厂不仅修配电影机械,并进而制造汽油发动发电机,成为本省电影业的后勤保障基地。
       1958年在“大跃进”的催动下,在段家滩建起了兰州电影制片厂。该厂设计规模不小,摄影棚、录音棚在当时属于国内较大的。摄影师先由新影驻兰的曲宗珊,刘清棠主事;首任厂长为作家铁军,后有著名剧作家程士荣挂帅。该厂首部影片取材甘肃永靖为背景的故事片《黄河飞渡》。该片起点不低,创作和演出人员皆出自省话剧团;甘肃的事、甘肃的人、甘肃的“花儿”,第一部影片便从彩色开始,首次上映便好评如潮。甘肃的文艺创作不仅在话剧舞台上驰名,而在电影艺术上也非同凡响。兰影在建厂同时并组建了“兰影乐团”。然而在起步势头正旺时、“经济困难”骤然显势,于是不得不“下马”停步。
      50年代初,中苏合拍的大型文献纪录片《解放了的中国》,摄制组来兰州补拍兰州解放战役场景,拍摄了铁桥战斗场面,(后来偶见的解放兰州场景的照片,即有不少是该期拍摄的)。     1957年末,在“中苏友好蜜月”期间,有由苏联老牌著名导演施奈德洛夫率领的摄影队,入境后与上海科教电影制片厂联合组成《阿拉木图———兰州》大型地理片摄影队,在兰州拍摄兰炼、兰化、民族学院、五泉山及黄河铁桥、市容市貌等境头。这是表现兰州范围较广的电影纪录片。     1956年夏,北影《暴风中的雄鹰》摄制组在著名电影艺术家金焰、郭振清(“李向阳”),孙羽(《钢铁战士》中的小兵)领衔下,在兰州河口西部的八盘峡附近的河滩拍外景,群众演员由省电影训练班学员“承包”。人们与大明星同场上镜、皆大欢喜。不过那时只有亲热却无“追星”狂热。     可以说建国初期的10年,是兰州电影全面发展的10年。笔者回忆当年的亲历与见闻、至今仍感到亲切与荣幸,那些熟悉的人与事仍有历历在目的感觉。俱往矣,回首无憾事,兴事自有后来人。


作者: 谭俊    时间: 2012-6-2 10:04:54

谢谢孟大哥的资料,让我又开了眼界
作者: 徐光    时间: 2012-6-16 23:17:56

谢谢孟大哥的资料,让我又开了眼界
作者: 李根强    时间: 2012-6-17 15:24:44

真是开眼界了!
作者: 李根强    时间: 2012-6-17 15:25:05

真是开眼界了!
作者: 陈云平    时间: 2012-6-17 17:25:05

开眼界了。长知识!
作者: 谭俊    时间: 2012-6-17 22:13:47

孟大哥辛苦了,你是这个论坛上不可缺少的人才。顶一下,才子。
作者: 龚志坚    时间: 2013-9-29 06:52:31






欢迎光临 电影中国|老电影与音响 (http://ldyzg.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