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中国|老电影与音响

标题: 上海电影博物馆:不仅仅是收藏电影记忆 [打印本页]

作者: 傅兵    时间: 2014-8-9 22:33:54     标题: 上海电影博物馆:不仅仅是收藏电影记忆



2014年7月7日 00:00

  16日晚,承载华语电影百年梦想的上海电影博物馆开馆,17日起向公众开放。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评委会主席汤姆·胡珀、中国导演贾樟柯等相聚于此,见证“海派电影”开启新里程。

  上海是中国电影的摇篮,上海电影博物馆选址恰是新中国成立后上海电影制片厂的原址。如今,昔日“老上影”华丽转身,上影工作者通过对上万件电影“文物”历时近10年的整理归纳,为中国电影奉献了一座兼具史诗意味和互动趣味的博物馆。

  “献给上影改革十年的最好礼物”

  既怀旧又富有“后现代”意味的工农兵雕塑群像16日晚在上海电影博物馆广场揭幕。“工农兵”是具有新中国时代烙印的电影标识,曾是“上影”早期的片头品牌象征。众多老一辈电影艺术家感慨万千。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的摄影师段孝萱老人说,真没有想到,这座博物馆包罗万象,能把中国特色的故事片、动画片、译制片生产流程生动地展示在观众面前。

  回首中国电影往事,1997年至2002年国内电影产业尚处在一个低潮期,国产电影年产量不足百部,基本是美国大片的天下。

  上海徐家汇漕溪北路595号,作为计划经济时期“上影的大本营”,于2003年迎来了文化体制改革。

  10年之后上影给出了一份不负众望的答卷。在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中,上影基本完成了向现代化大型影业集团的转型,经济效益保持两位数增长,在全国影视企业中名列前茅。2013年,上影在这份“十年答卷”上写下了一个惊叹号:呈现一座超大规模、富有人文气质的电影博物馆。“这或许是献给上影改革十年的最好礼物。”上影集团总裁、上海电影博物馆馆长任仲伦说。

  从看电影、拍电影到“玩”电影

  从“中国动画之父”万籁鸣手绘的《大闹天宫》分镜头台本,到荣获奥斯卡技术成就奖的“闪电灯”,从模仿“风声雨声、枪林弹雨”的拟音室,到多语种轻松切换的译制空间,上海电影博物馆以其独特的展示陈列和互动游戏,让人们身临其境,感怀中国电影人近百年的苦与乐。从看电影、拍电影,到“玩”电影,博物馆处处引人入胜。参观者可以走进录音棚过把“配音瘾”,也可以在拟音器前摸索着“制造”电闪雷鸣和子弹穿梭音效,还可以在动画工作室学一学水墨动画、黏土动画的制作小窍门。

  哪件展品是“镇馆之宝”?博物馆策展人、上海大学影视学院教授石川感慨道,几乎摆在观众面前的每一件物品,在中国电影史上都“可圈可点”。早期记录《义勇军进行曲》的电影拷贝,夏衍先生寄语电影演员张瑜的亲笔信;《芙蓉镇》从无到有,谢晋先生留下的全文本记录;孙道临先生每天骑着上片场的那辆“老坦克”(自行车)……在建设博物馆的过程中,上影还特意保留了原五号摄影棚,将其改造成具有纪念意义和实用价值的超大电影放映空间。追根溯源,早在上世纪30年代这里就是联华公司拍摄基地的一部分。“这可能是整座博物馆占地面积最大的‘镇馆之宝’了。”任仲伦说。

  营造开放包容的电影视野

  16日晚,上海电影博物馆收到一份重量级捐赠:贾樟柯新片《天注定》上月在戛纳斩获的最佳剧本奖证书。这张充满质感的奖状,印有戛纳电影节的经典标识——金色棕榈叶。馆方透露,这件展品将与其他几件贾樟柯个人的捐赠品一道亮相博物馆。

  贾樟柯与上影的“电影缘”,可以追溯到10年前。据任仲伦介绍,上影一直本着开放包容的心态与华语电影杰出人才开展合作,多年来贾樟柯在上影设立的工作室佳片不断,就得益于这种宽松、互补的创作机制。从《三峡好人》赢得第63届威尼斯“金狮奖”,到《海上传奇》在国际纪录片界屡获殊荣,贾樟柯在银幕上呈现的作品,几乎都包含着对上影的一份特殊感情。

  任仲伦说,在上影的优良传统中,始终坚持多片种繁荣、鼓励富有原创精神的艺术人文类影片,这才有了早年的《女篮五号》《庐山恋》《高山下的花环》等。

  今天,当人们漫步上海电影博物馆,可以找到各种有关中国艺术影片发展脉络的细节,比如王家卫与上影合作推出《2046》《一代宗师》等,李安在《卧虎藏龙》之后也选择到上海拍片,掩饰不住自己的“上影情结”。

  博物馆开馆之际,谢晋导演的一句话萦绕在电影人心中,他曾说:“不建造一座电影博物馆,对不起历史。”

  而今,上影人的回答是:博物馆不仅向历史致敬,更将激励后来的电影人。



作者: 牛伟    时间: 2014-8-14 22:06:49

有机会一定要去参观
作者: 王贵良    时间: 2014-8-15 21:32:27


有机会一定要去参观




欢迎光临 电影中国|老电影与音响 (http://ldyzg.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2